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如何快速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是全县社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业化资源禀赋不具优势的条件下,新县利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资源独特禀赋,再加上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的特点,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把旅游精准扶贫当作扶贫攻坚抓手,实现了从沉寂走向复兴的完美蜕变。新县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快速、全面、稳定脱贫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未来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县旅游精准扶贫、旅游富民的实践得到了省级旅游主管部门以及业界的极大关注。总结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借鉴其旅游精准扶贫成功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验之一——构建与全域旅游匹配的旅游网状治理机制
当旅游发展由景点旅游模式进入全域旅游模式时,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必然由“点”状变为“点、面”结合状,由此,旅游管理的治理体系必将由单一“纵向”结构升级为“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新县旅游委的横向协调功能与旅游委至村级景区管委会的纵向行政职能,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状旅游治理体系。新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得益于这一网状治理机制,也就是说,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其全域旅游发展的保障。
首先,成立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尤其是县委主要领导担任旅游委主任,大大推动了旅游发展的部门综合联动。
其次,行政组织体系的超长延伸。新县旅游管理行政体系构成为:旅游委(正县级)—旅游局(副县级兼任)—乡镇旅游办—村级景区管委会(副镇长兼任)。这种不间断的纵向旅游行政管理体系链保证了新县旅游委政策下达和基层旅游信息上传的通达性。而乡镇长兼任村级景区管委会主任的做法,使得行政管理系统延伸到自治的村级,大大提升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决策水平和执行力。
最后,外部执法和行业自律双管齐下。新县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的规范要求,成立了副县级别的旅游综合执法办公室,将法院、公安、工商、安全等单位纳入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了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该机制通过外部的执法约束,规范了旅游市场的秩序。同时,成立了新县旅游协会,通过旅游行业的自律,营造了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提升了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经验之二——制定统领全域和各具乡村特色的旅游规划
发展旅游离不开规划的顶层设计,新县旅游发展中旅游规划起着独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县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初创乡村旅游品牌。2013年“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是由中国的一群建筑与设计的公益志愿者发起的公益行动。参加该公益活动的规划单位有100多家,有500多名设计师参与其中。比武式的旅游规划设计展示,凝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智慧之光,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对26个村、23个景区景点进行了精心规划,最后形成了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和古色乡村三条精品线路。以西河湾、丁李湾和田铺大塆为代表的“九镇十八湾”就是“英雄梦新县梦”旅游规划公益活动留下来的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现阶段已成为新县旅游精准扶贫并带富一方的主要抓手。2016年,根据本地旅游资源禀赋制定的《新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25)》,确定了“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山水红城健康新县”“大别山旅游公园”等发展定位,空间上打破“景区景点式”传统旅游架构体系,构筑“景城、特色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新格局。目前已经顺利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期评估验收。
经验之三——多方联动和共同驱动的旅游合作社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民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为表现的金融主体组织,是一种农民自愿加入的经济利益相关组织。它可以将分散的农户经济行为进行统一,将分散的农村多种土地进行整合,将分散的长期闲置资金进行捆绑,发挥能力互补、信息共享、风险均摊等作用,以规模化效应解决个体农户不易办到、政府部门不能包办的事情,合作社在新县扶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7年,加入旅游合作社的群众人均年增收入3000多元,收益内容有入股股金、就业薪金、资产租金收入等。
第一,参与与增收。旅游合作社在组织形式上完全遵循“以农民为主体,谋求共同利益,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盈余按比例返还”的原则。在合作社决策、监督等方面,成员拥有很大的权利,这极大增强了农户的参与意识。同时,旅游产业特殊的关联带动效应,可以使原先从事不同经济活动的村民都能以自己的优势加入合作社,如生产茶油、板栗等经济作物的可以销售旅游商品,拥有加工技能的可以制作民俗手工艺品,泥匠瓦匠木匠可以修缮民宿住宅。没有这些服务技能的农户也可以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房屋租赁、个人劳力等方式加入合作社,以获得投资性、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形成多元增收的格局。
第二,带动与协调。旅游合作社通过带动农户参与合作社,具有了协调政府、农户、公司之间关系的作用。旅游合作社在本质上是集体经济组织,但具有非营利性、互助性、法人性的特征,所以能够兼顾各相关方利益诉求。
第三,融资与管理。对于传统的农业合作社,由于受到农产品风险高、不确定因素多的影响,企业投资在实际操作中并不理想。然而对于旅游合作社,不仅会受到旅游产业前景利好的影响,更易于获得融资;而且旅游运营公司也会在参与管理前期或中期增加旅游投资建设。
经验之四——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开发
当前旅游的发展正日益走向“乡村化”,乡村旅游以其自然恬静与田园风貌成为城市人趋之若鹜的目标。那么乡村旅游中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保护好乡村特性的前提下进行传承、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便成为关键所在。新县在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中,走出了一条保护、传承与创新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传统村落以西河湾、田铺大塆、丁李湾最为典型,从其旅游实践可窥见新县乡村旅游扶贫的理念与成功的经验。
首先,坚持原真性与乡村性。原真性和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特性和基础。例如在对西河湾上个世纪老粮仓的改造上采取的做法是:不改变原有的外观,内部结构采用当地的原材料、当地的传统建筑技法进行建造,让当地能工巧匠参与建造。另外田铺大塆和丁李湾的民居、石墙、路面、水渠、水塘等都是在原貌基础上进行的改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乡村要像乡村”,保留乡村的乡土味和年代感,传承乡村的文脉。
其次,“传统+现代”的融合与创新。乡村既要保持古色绿色,还要实现产业振兴,以旅游发展的思维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这才是乡村旅游脱贫致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县在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中坚持传统与现代的接轨,在保护传统民风民俗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元素。如田铺大塆的规划设计中就是以“乡村创客”作为主题,用“双创”理念经营乡村,成为了全省首个乡镇层面的“创客小镇”。在古村落这个文化空间中,传统的、自然的、现代创意的元素和符号均可以融入其中,实现传统与现代不同文化、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创新与发展。
再次,采用“政府+合作社+公司+农户”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当地政府、合作社、运营公司、新乡贤、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在旅游扶贫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总的特色是:在政府的推动下,成立专业合作社,由新乡贤引领,农民作为主体积极参与;鉴于乡村中旅游人才的匮乏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当地政府积极引入上海蔓乡旅游投资管理公司负责具体运营和管理,实现了乡村旅游的专业化、规范化和集约化;其中合作社与运营管理公司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保障了合作社成员的话语权和基本利益,另一方面运营公司也能够借助合作社的力量有序进行管理。
经验之五——引进专业的旅游运营公司经营管理
首先是运营公司拥有更好的人才优势和管理经验。其次,政府、合作社、运营公司之间是更高效的委托管理方式。在新县乡村旅游发展中,政府争取各方资金在前期投入较大,然而政府并未将旅游高效的收益作为其考核的唯一指标,而更注重绿色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考核指标的转变也使其对运营公司的要求变得更为人性化和符合实际。政府、合作社与运营公司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再次,各方利益主体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投资收益形式。这方面主要根据运营公司在前期投入和后期委托形式上的差别而进行分配。例如,上海蔓乡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田铺大塆前期建设投入的资金比例要大于西河湾,所以其在后期运营中的收益比例也要相应较高。这些都是在运营公司与政府、合作社根据各村各地的实际情况共同商议中确定的,虽然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整体而言,政府、合作社、运营公司各自充分发挥了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实行利益合理分配机制,共同造福于当地百姓,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经验之六——和而不同的乡村旅游标准化和特色化建设
第一,形成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共同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的联动合作机制。选取了74家涉旅企业作为旅游标准化的试点单位,以示范带动旅游标准的推广。
第二,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的标准化与特色化。最具典型的是旅游厕所的建设,在达到卫生、服务等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一厕一文化”,每个厕所各具特色,景观化设计其建造风格,并创新设置GPS导厕图,实现了旅游厕所的标准化与特色化统一。
第三,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管理。新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专业旅游管理公司对乡村旅游进行标准化建设,如西河湾通过上海蔓乡旅游投资管理公司进行旅游的规划、管理和培训等,提升了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制定乡村旅游商品的地方标准。成立旅游地方标准制定专家组,制定银杏叶茶、蒸青绿茶、葛根、腌菜、腐乳、山茶油等农产品加工技术和服务规程的地方标准,有效地推动了农产品的标准化加工与生产。标准化的农产品经过创意设计和包装,有利于形成新县旅游商品的地方品牌。
第五,建立与全域旅游相适应的旅游统计指标与体系。完善乡村旅游新业态统计指标体系,内容延伸到乡村旅游的农家乐与民宿、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农庄、农副产品等领域;在具体操作层面,形成县、乡、村、企业纵向四级,横向覆盖全要素的旅游统计网络队伍。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工作机制,由县旅游局和统计局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对涉旅数据进行统计,并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共享数据。
由此可见,在乡村旅游的标准化创建和实践中,标准化建设与打造地方特色可以并行不悖。新县在乡村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积极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标准化要素,同时坚持“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原则,真正实现了“和而不同”的旅游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