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城市房地产开发,村镇的振兴应通过城乡一体化,促进要素自由而高效流动,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增强城乡整体竞争力,实现全面融合创新。”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说道。昨天,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乡镇干部围绕“长三角乡村振兴”展开高端对话。随后,由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半月谈杂志社、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筑梦长三角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在沪举办。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绘就了一幅新的发展蓝图。长三角各地集思广益,频出妙招,为重塑“乡村”概念寻找新时代的新路径。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也在重新认识和发现乡村的价值。在崇明的仙桥村,令人眼前一亮的乡村体验和文化氛围正在形成,成为上海乡村建设“有风貌更有韵味,要颜值更要气质”的典范之一。
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在论坛上表示,现在的“三农”问题主要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农业发展不充分,农业现代化滞后等。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握好政策、路径、方向,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变革,推动农村产业向绿色化、信息化、特色化、高效化、融合化及市场化发展。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认为,要在农村教育、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实现无差别对待,确保城乡工农均衡发展。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就在于以此为契机,彻底解决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矛盾,推动融合发展,共同富裕。
结合上海的具体情况,上海市农委秘书长邵启良指出,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上海提出了重新发现农村价值的重大课题,将积极用好上海广袤的农村地带,发展都市农业。“新时代下,应采取多种路径、多种模式,发展出适合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具体到上海,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实现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全面改造郊区小村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