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很好诠释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延伸说来,“小康不小康,还得看健康”。中国乡村的卫生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国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农村的卫生健康问题建设,毫无疑问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从小生活在浙江中部四县交界、大山环绕、不足百人的小村庄,直到18岁外出求学,几乎没有离开过这个村。幼时乡村缺医少药的困境,多年都是梦魇。村民能接受的健康教育,大多来自村口会堂墙壁上的白色石灰大字“补血就用红桃K”。这些情况,回顾起来就让人心酸。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的基层卫生建设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的改造、古村落保护、乡村基础组织的建设、乡村卫生保健站或者卫生院的建立、乡村全科医生和村民的签约对接服务率大幅度提升,这些举措使农村群众获得了很大的幸福感。同时,乡村卫生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果不引起我们重视,很有可能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
健康教育的缺位。在健康教育领域的投入,可谓是事半功倍,一分钱的投入,将会有1元钱的收益。乡村健康教育领域的缺位,导致村民不知道哪些是正确生活方式,哪些疾病可以预防,哪些疾病可以在家康复。部分村民还停留在这个概念水平上:卫生就是吃药、打针、手术、上医院,严重缺乏预防、保健、康复知识。乡村健康教育领域,如果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不去占领,那么一些传销组织和三无药品,就会乘虚而入。
乡村公共卫生设施的缺位。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是改变健康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19世纪以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如今,全球人均寿命超过70岁,短短200年里,人类的平均寿命提高了约40岁。哈佛大学遗传学家加利·拉夫昆认为,在延长人类寿命的诸多因素中,厕所的功劳最大,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20年。因为污水处理,大大提高了卫生水平,预防了传染病的发生。同样,《英国医学杂志》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医学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既不是青霉素也不是避孕药,而是现代卫生设备。当前乡村抽水马桶、粪便的集中处理等公共卫生建设的缺位,会严重影响乡村的卫生发展。
乡村健康档案建立的缺位。中国乡村慢慢变富了,村民也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了。但是,因病返贫的现象,也是很常见的。如何解决村民平时不关注健康,一点点小病就直赴省城大医院的怪现象呢?分级诊疗应该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每个乡村必须配备乡村医生,建立健全的村民健康档案、慢病管理档案,掌握自己辖区的疾病谱,努力实现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人送药上门服务,培养掌握自己辖区的疾病谱以便及早干预的能力。
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卫生建设指明了方向,更需要我们把这些短板补齐。中国有近一半左右的人口居住在乡村,七成以上的人口父辈或者祖父在乡村,几千年的乡贤观念,快速发展的乡村经济和城镇化,都意味着中国乡村卫生建设有别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中国的乡村卫生建设,不能简单模仿其他国家,必须依靠中国方案,而集中应对这几大短板,正是构建这种中国方案的重要抓手。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