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云南广南石碑坡花倮群众脱贫记 脏乱村转型文化村

时间:2018-05-31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人民网

  “时隔五年再来石碑坡,干净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房屋、独具特色的文化墙……”广南县作家协会梁正翔脑海中那个脏乱颓败的村子已经踪迹全无。

  石碑坡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篆角乡,这里生活着83户415人,他们全都是花倮人,崇拜“荞”和“鱼”,属于彝族的一个支系。在2013年的时候,石碑坡还是一个绝对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七百元。

  广南县篆角乡乡长李玖富介绍,五年前,石碑坡村缺少一股进取精神,“男的在家喝酒,女的上山做活,都快十一二点了,男的还醉着。加上人畜混居,牛栓在床边,猪养在院坝,环境卫生非常差。因为语言不通,小孩也不能好好上学。”

  山高坡陡、路烂房破、人畜混居,人心懒散,得过且过,幸福生活遥不可及。种不连片、养不成群、运不出门,村穷民困、土地匮乏,产业发展举步维艰。针对这样的局面,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政府将石碑坡村小组列为特困攻坚型试点村,通过整合农科、林业、水务等项目资金,积极申报项目,派驻驻村工作队,切实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项目整合破解资金难题

  李玖富表示,为改善石碑坡生产生活环境,广南县先后整合整村推进、一事一议、民族团结示范村、上海援建、危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投入建设。

  “仅石碑坡村就整合资金1458万元,新建并硬化了村内主干道、环村路、活动室、文化小广场、文化墙,太阳能路灯、卫生厕所等。并投资新建养殖小区,一户一栏,牲畜集中养殖,畜牧站工作人员每周都来指导,实现家家有牛耕田,户户有猪过年。”李玖富说。

  “我家养了27头牛,37只羊,还有6头大母猪。”靠着这些牲畜,44岁的周歧刚供出了村里第一位大学生,他也是石碑坡第一家盖新房的村民。

  周歧刚是村里最早一批外出务工的人,经过多年的积攒和借款,他在2013年开始盖新楼房,花了22万元,其中,贷款6万元,政府补助4.8万元,自己借了五万多。

  “虽然还欠着一点钱,但是日子有奔头,国家政策好,只要努力奋斗,生活好得很。”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周歧刚还被推选为村小组组长,他依靠自己在外务工学习的建筑装修技术,培训村民,让他们都有一技之长,在哪里都能“立得住”。

  真情宣讲激发内生动力

  为提振村民脱贫致富信心,广南县、乡、村各级工作队员与村民用真心提真情宣传政策、促膝长谈找根源话穷根,按照精准施策精准退出路径制定脱贫方案,做到家底明、路径清、措施好,最大程度地激发贫困户主观能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我们优先做妇女的工作,她们本来就比较勤劳,通过举办文明户评比等各种活动,妇女先站起来。”李玖富介绍,对于村里的男性,通过投工投劳,让他们盖房子,学技术,鼓励他们外出务工。

  目前村里已经有167人外出务工,“他们在外出之前,都持有村里发放的技能培训证书,有了一技之长,他们在广东浙江都留得住,每个月收入三四千元。”

  与此同时,石碑坡从孩子抓起,树立“培养一批孩子,改变一代花倮”的理念,把“扶贫先扶智”抓到实处。在篆角大坪完小开设花倮民族班,在那洒镇中心校开办花倮民族班2个,并为孩子们免费解决衣食住行和学习的一切需要,极大地改善了花倮村寨教育基础设施。

  “现在房子建起了,娃娃读书又免书费、生活费,不要我们操心。”“这些路、养殖小区都是政府帮建的,下一步就要搞好生活,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改善自己的生活。”花倮村民满意地说。据介绍,石碑坡2018年将有6户脱贫,之后全村就还剩两户贫困户。

  脏乱村转型文化村

  村容村貌变了,村里的规矩也在变。以前,石碑坡普遍存在盲目攀比之风,这些开支既造成了浪费,也增加了群众负担。

  参照周边村子,石碑坡也制定了村规民约,“红白事不能大操大办,白事不能超过50桌,红事不能超过40桌;白事送礼不超过200元,红事送礼不超过100元;乔迁新居、孩子满月满周岁、老人大寿禁止操办,违规超办的处罚打扫村内卫生一个月……”

  慢慢地,村里醉汉少了,上街赊酒喝的没有了,人畜混居的现象改变了,村子环境逐步改善了,花倮村民由过去的慵懒散变为了勤劳务实。男女终日嗜酒现象消失,一家六七个孩子的现象消失,村民增强了少生优养的意识观念,花倮学生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目前村里已经走出了两位大学生。定期举办花倮荞菜节,彝族葫芦笙舞、敬酒歌和《采月亮》等花倮特色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保护。

  农历四月第一个属龙或属兔日就是花倮群众的“荞菜节”,也称为过荞年,头一天杀猪祭祀神树,祭祖过后,花倮群众身着彩衣集中到广场跳芦笙舞,因动作周旋飞舞,芦笙舞被称为“东方迪斯科”。5月24日,恰逢花倮人的荞年,日子越来越好的花倮群众,芦笙舞也跳的越发尽兴了。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