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继去年寻甸县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禄劝县产业覆盖率达97%、东川区产业覆盖率达94%后,今年,昆明市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分指挥部再次吹响产业精准脱贫行动“集结号”,继续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积极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引导贫困乡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掌握一到两项农业实用技术,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禄劝雪山乡
打造“党参之乡” 生态优势变经济优势
地处昆明北部山区的雪山乡因位于轿子雪山脚下而得名,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如何才能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在雪山乡书姑村三组党支部书记皮跃君的带领下,雪山乡人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脱贫致富路。“经我试验,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高寒冷凉山区,非常适合轮种党参和当归。但刚开始,尽管种植中草药的收益比种传统的庄稼高多了,但是种惯了玉米的农户却不敢贸然改种。”作为党支部书记,皮跃君是全村最早试种党参的致富带头人,他通过自己的示范让村民们看到了种植党参的实际收益,又手把手教会村民种,经过近3年的发展,现在,皮跃君不但成立了禄劝轿子雪山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村里的村民“入伙”种党参,还教会村民自己育苗、自己栽种,极大地提高了党参种植的成活率,降低了种植成本。
去年,书姑村的农户种植党参每亩收入平均达4600余元,产值高的每亩可达13000余元。
而在雪山乡,党参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000余亩,种植党参已成为雪乡山人的重要致富途径。今后,禄劝县还将把雪山乡打造为“党参之乡”,让这里的特色中药材成为“抢手货”。
禄劝乌蒙乡
因地制宜 按气候条件发展特色农产业
同样拥有突出立体气候的乌蒙乡则立足于轿子山腹地和普渡河大峡谷,因地制宜搞起了“高原农业产业”和“热带农业产业”,将全乡分为高山冷凉片区、半山湿润片区及普渡河河谷湿热片区,并根据各个片区的气候条件和特点发展产业。高山冷凉片区以种植中草药为主,半山湿润片区以种植砂仁、蔬菜、高粱为主,普渡河河谷湿热片区则以种植香蕉、金蕉、芭蕉为主,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培育发展。乌蒙乡施宽村委会大田坝村的香蕉地里已硕果累累。“因为河谷地带气候适宜种植热带水果,香蕉种下一年就能挂果,四季都能采摘,现在香蕉种植已带动施宽村委会大田坝村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每亩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乌蒙乡施宽村委会大田坝村致富带头人耿天宏说。
禄劝马鹿塘
推广重楼种植 每亩每年至少可收入2万元
到昆明求学后,陈怡霖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故乡——禄劝县马鹿塘乡。
见过城市繁华的他,决心要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做点儿什么。机会在2011年到来。“一个偶然机会,在了解了家乡重楼种植情况,以及考察了云南白药厂之后,我带领几名村民进山挖野生重楼种苗,并进行培育,推广种植,几年下来已有部分村民获得可观收益。”陈怡霖介绍。
目前,基地除了培育滇重楼外,还培育了天麻、白芨、金铁锁等中药材种苗,并以低于市场价20%到30%的标准,提供给全乡具有种植条件的农户,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栽培。
“滇重楼籽每亩每年可收入两三万元,而六七年的滇重楼鲜根茎每公斤能卖到280元到300元,每亩收入可达十几万元。”陈怡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通过“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积极争取上级产业发展政策以及资金支持,扩大种植规模。动员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种植中药材,由基地统一监管以及提供技术指导,并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预计可带动400户以上贫困户增收致富。
在巩固传统产业促增收的同时,马鹿塘还推行合作社增收,如养殖肉牛、黑山羊,种植波棱瓜,发展乡村旅游等,做到村有集体经济、贫困户有增收项目、专业养殖户有收益,间接带动全乡乃至周边乡镇的特色农产品、食宿等产业进一步发展,从而让贫困户可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东川
“热”资源种植果蔬 “冷”资源培育药材
与禄劝县一样,东川也有着明显的立体气候,境内最高海拔4344米(昆明市最高),最低海拔695米(昆明市最低),加上长期受金沙江和小江及其支流的强烈侵蚀和切割,形成了山高谷深、地势陡峭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季”的特殊气候。
在助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这样的特殊气候也成了发展特色产业的关键。紧扣“热”资源,东川河谷地区布局特色果蔬种植业,同时也充分挖掘“冷资源”,培育高山道地药材。
东川区小江河谷是昆明唯一具有规模的河谷热区,水利资源好、土壤肥力高、热量丰富、光照充足、交通运输较为便捷,同时具备农业生产综合条件较好的优势,是大力发展干热河谷特色农业的理想区域。眼下,小江河谷沿线有十余家农业合作社种植了几千亩特色水果、时令蔬菜,为农民增收致富、脱贫攻坚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而在高海拔地区,则大力发展雪上一枝蒿、云参、赤芍等特色中草药种植。截至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东川种植雪上一枝蒿、云参、赤芍、白术、草乌等中药材1万余亩,总产量达2000吨,产值达7000万元,全区中药材产业呈现出“规模化、标准化、订单化”的发展趋势。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