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菜地、除杂草、喂鸡、赶羊……5月10日一大早,家住阿瓦提县塔木托拉克乡阔维村2小组村民阿不都肉苏力·托乎提在房前屋后忙得不亦乐乎。
阿不都肉苏力是村里拟脱贫户之一。今年年初,阿克苏地委政法委驻阔维村“访惠聚”工作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一户一方案的致富模式,这让阿不都肉苏力有了脱贫的底气。
小村兴业
“没想到,一茬小白菜就能挣1000元。”5月10日,阿不都肉苏力带记者走进他家的蔬菜拱棚。
蔬菜拱棚有半个篮球场大,种着小白菜、黄瓜、西红柿等十余种蔬菜。阿不都肉苏力摘了根黄瓜递给记者说:“你尝尝,这些菜浇的是自来水、上的是农家肥,真正的纯天然无公害。”记者咬了一口黄瓜,清脆爽口水分多,直赞阿不都肉苏力的“广告词”靠谱。
从房前绕到屋后,是分区养殖的鸡舍和羊圈。2月初,阿不都肉苏力从工作队领回50只鸡苗,在他的精心喂养下,土鸡马上就能上市销售了,羊圈里也添了羊羔子。
阔维村有479户2000余人,其中贫困户有40户,自2017年土地流转工作开展以来,大部分村民将自己的土地承包出去,靠打工和自主创业生活。
乡村振兴,首先要让村民富起来。为此,工作队根据每户村民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户一案的致富模式。
走出阿不都肉苏力家,记者遇到了其邻居古丽仙木·拜克尔,她身上穿着一件漂亮的艾德莱斯裙,笑盈盈地拉记者进屋坐坐。古丽仙木是村里的裁缝,她现在靠缝纫的手艺每月能挣1000元钱。
说到自己的手艺,古丽仙木说:“去年工作队在村里开起了缝纫培训班,还给11户有缝纫技术的妇女送了缝纫机,让村里的妇女会缝制漂亮衣服还能挣钱。”
阿克苏地委政法委驻阔维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托尼亚孜·热西提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开始发展庭院经济,村里像阿不都肉苏力这样拟脱贫的贫困户已经有13家了。”
文化传承
如今,村民的腰包鼓了,精神生活也在悄然改变。
十二木卡姆和刀郎麦西来甫经典音乐是塔木托拉克乡乃至整个阿瓦提县的传统文化之一。作为塔木托拉克乡为数不多的老艺人,78岁的村民买买提·阿不都热合木想让年轻人把刀郎传统文化继承下去。
买买提的想法与托尼亚孜不谋而合。托尼亚孜说:“每周五,我们都会在村里开展周末大舞台,目的是吸引村民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传统文化,弘扬现代文化。”
在一场场文化活动中,买买提的儿子赛买提·买买提和村里10名青年组成了刀郎乐队,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38岁,最小的20岁,每周都会为村民现场演奏。
“刀郎乐队可有名气了,经常受邀参加县里和乡镇组织的演出。”工作队队员张建军说,乐队成员们还利用寒暑假教孩子们学习传统乐器。
阔维村文艺骨干热比亚木·阿布都克热木正在忙着排练小品《傻子理发师》。她告诉记者,小品的剧情是她经历的一件事:有一次她去理发,正巧看到有人说谎给理发师推销美发产品,她当场揭发了骗子的身份,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我就是想通过这个事,告诉村民们一方面要防止上当受骗,一方面不要做骗人害己的事。”热比亚木说,村里每个小队都有文艺骨干,丰富的文化生活让村民们笑口常开。
买买提是周末大舞台的忠实观众,他说:“村里的年轻人能歌善舞,他们用流行歌曲配上刀郎舞,村民们都爱看。”
扮靓乡村
采访期间,记者在村里看到, 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排排崭新的文化墙,一栋栋漂亮的安居富民房……
“你好!”走在阔维村3小队的巷道里,来往的村民不停地用国家通用语言和记者打招呼。
“我们村民小组从外看村容有颜值,从内看村民有气质。”3小组组长阿布都克然木·吾斯曼自信地说。
今年年初,驻村工作队以3小组为试点,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程,动员和发动村民建设美丽家园。从村民庭院三区分离、村容“换妆”到种百亩沙枣树抗旱防沙,在一点一滴的变化中,3小组成了村里的“颜值担当”。
阿布都克然木说,以前,村民家门口不是堆农家肥就是倒垃圾,各个巷道臭气熏天。阿布都克然木幽默地说:“现在,各家各户在门口放了垃圾桶,每天有垃圾车及时清运,村民院子里的苍蝇都少了。”
小家环境卫生的变化,让村民们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3月初,村委会提出在3小组一片170亩的湿地上种沙枣树,村民们一致赞成,各家各户进行义务植树。
“株距7厘米、行距25厘米,我们要确保每一棵树苗都能成活。”村民艾买尔·依明拉孜已经瞅准商机,他准备养蜜蜂,等枣树开花就能卖蜂蜜了。
在阔维村,越来越多的青年返回乡村参与家乡建设。25岁的阿吾来提·艾拜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他放弃了在内地工作的机会,回村担任农民夜校的老师,给村民教国家通用语言、讲科学养殖知识。
托尼亚孜说:“乡村振兴需要青年人的力量,我们呼吁更多的青年返回家乡,共同奋斗让乡村更美、村民更富。”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