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新时代和互联网改变的“悬崖村”

时间:2018-02-26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不久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悬崖村”脱胎换骨,网络改变了村子的命运。有年轻人每天攀爬在新修成的悬崖钢梯上,为粉丝们直播家乡。

  随着机器的转动,装载着近1000公斤油橄榄树苗的木箱,沿着钢索从山脚“出发”了,仅仅40分钟,树苗就抵达终点——垂直落差近千米的“悬崖村”。

  新春临近,“悬崖村”迎来了新变化。2月8日,需要顺着悬崖攀爬17条藤梯才能走向外界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正式启用了进山货运索道。本次运输的油橄榄树苗,是某油橄榄公司在山上承包种植的。

  货运索道启用,结束了货物必须完全靠人从山下背上来的历史,这让整个村子沸腾起来,“索道太方便了,以前背着货物上山中途得休息好几次”。

  1个月前,村民们还需要将自家新买的洗衣机、集市上买的羊羔、猪崽沿着钢梯背回家。而养大的猪,如果超过15公斤,就无法卖到山下。今后,村民们可以将较重的物品通过索道免费运上山。

  今年22岁的杨阳是直播村里变化的“网红”。他介绍,以前走藤梯的时候,一个人最多背20公斤的货物上山,全程得三四个小时;钢梯建成后,一个人可以背40公斤的货物,也需要近两个小时。而货运索道开通后,可以运送5吨以内的货物,在索道的起点和终点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操作。

  2016年,因为一张孩子们放学爬藤梯回家的照片,让这个“云端上的村庄”广为人知,村民们的出行难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6年11月19日,2556级钢梯工程竣工,孩子们首次攀爬新天梯,安全回到“悬崖村”。

  网络的接入,打开了“悬崖村”和外界连通的另一条通道。2017年6月23日,通信铁塔在阿土勒尔村建成,盼了10年,“悬崖村”终于有通信信号了。同一时间,互联网也正式接入。

  网络接通以来,“悬崖村”的年轻人里产生了第一批“网红”,杨阳就是其中一员。他现在每天通过直播平台向网友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开通直播3个月,在快手App上已有6.9万粉丝。

  镜头里,“悬崖村”村民们背着大件货物,行走在非常陡峭的钢梯上,寒风吹过,村民们背上的纸箱呼呼作响,看着让人忍不住捏把汗,而村民们的步伐轻松稳重,似乎在走平路。货运索道启用时,杨阳站在离索道不远的终点处,也进行了直播。

  “悬崖村”美丽的景观和原生态的生活环境,激起了网友们巨大的好奇心,短短一个月里,杨阳接待了不少从全国各地前来的好奇网友。他当导游,每次能拿到一两百元的“导游费”。

  四川绵阳的杨静就是看了杨阳的直播被吸引来的。“看直播里的画面,山很陡,我在想真的有那么陡吗,是不是拍摄者角度的问题?现在才体会到,钢梯要比自己想象中的陡很多。”经过3个多小时的攀爬,杨静终于爬到了“悬崖村”。在村里住了两天,杨静得到了杨阳一家的热情款待,杨静离开时给了杨阳500元作为导游费和住宿费。

  除了介绍自己的家乡,杨阳还把土特产货架搬到了直播视频里。未接通网络时,“悬崖村”的农产品很难卖出去,价格也被压得很低。现在通过直播平台推销,四五天就能卖掉40公斤蜂蜜。以往,杨阳全家年收入是5000元,而今年仅蜂蜜就挣了1万多元。“经常有网友在直播过程中问我还有什么特产,什么时候能发货?”杨阳自豪地说。

  起初,杨阳和村里其他人在做直播时,老人们看着他们手举自拍杆,在钢梯上蹦蹦跳跳,说着网络流行语“老铁”“666”等,都很不理解。“这些孩子是疯了吗?他们在干吗?”后来知道孩子们是在做直播,跟外面的人介绍家乡的变化和特产,渐渐地接受了他们这种行为。

  网络的接通,也让“悬崖村”村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五彩缤纷,村里的风俗习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村里大多数是彝族人,彝族有个习俗,吃饭时把食物放在地上,全家围成一圈,蹲在地上吃。杨阳说:“直播的时候有网友问,你们怎么都蹲在地上吃饭呢?这样很不卫生呀!后来我就注意这点了。现在,村里很多人已经开始坐着吃饭。”

  2016年9月,村里建了一个幼教点,被当地教育局聘来的幼儿园老师吉伍尔洛,深切地体会到了网络给村子带来的变化。她说:“以前打电话需要跑到山顶处找有信号的地方通话。老师放动画片,孩子们都不感兴趣,说看不懂。”有了网络以后,她开始在网上搜索让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刚来的时候,小孩怕生,不爱说话,现在小孩都会说普通话了。孩子们在识字、礼貌方面有了很大变化。”

  今年46岁某色伍哈,是村里第一个开小卖部的人,他的大儿子在外地读书。他说:“以前打电话,说着说着就断了。现在随时给老师打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了网络以后,他把旧的诺基亚手机换成智能手机,由于生意上的需求,他还学会了使用微信收付款。随着收入的增加,某色伍哈的家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地面由土地改造成水泥地。家里的那根网线,一直被某色伍哈视为神奇又现代化的宝贝,为防止网线被老鼠咬断,他专门养了一只猫。

  如今,曾经在互联网上一夜“爆红”的“悬崖村”,正试着用互联网更为深刻地改写自己的命运。某色伍哈说,“路通了,要甩开腿朝着好日子奔”。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