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吃“生态饭” 大寺村脱贫有绝招

时间:2017-11-29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四川日报

  11月28日中午,在汶川县克枯乡大寺村,第一书记杜斌和几位乡村干部聚在村民杨军家。吃过一顿羌族家常饭,他们开始预备下午的会议,讨论起村里生态扶贫的下一步举措。

  2015年8月,汶川县被确定为省林业厅的定点扶贫县。围绕生态扶贫,省林业厅进行了探索尝试,两年多的时间过去,县里已在半山腰栽满了李子和蓝莓,培育起了生态旅游产业。

  扶旧

  生态种植助贫困户摘帽

  从汶川县驱车前往大寺村,13公里的路程需要花费近1小时。当汽车穿过海拔1800米的屏障后,沿途的景色渐渐改变——漫山遍野的种植园、林间步道和依山而建的羌寨。

  “大寺村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带,全年日照时长接近1700小时。但这里地势好,并不缺水。”杜斌解释,大寺村有着优越的特色种植业发展“硬件”。

  过去,大寺村村民仅仅靠着1229亩耕地维持生活。“那时候我家种白菜、玉米,一亩地一年收入一千块就算很好了。”杨军回忆,他家一直守着4.5亩土地,每年最多能有5000元收入。不只是收入少,村民还发现,日子久了,自家的耕地还越来越薄——水土流失加剧了。

  杜斌说,这里的出路还是种养业,只不过要换一种思路:要兼顾生态和产业,而非传统的玉米和白菜。

  2015年10月,省林科院成立了大寺村产业帮扶专家组,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测土配方,手把手传授脆皮李的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科学栽培管理技术。目前,各季节培训已达6次,培训村民超过200人次,培养出6名本村技术能手,基本实现了青(红)脆李科学管理的家庭化和自主化。同时,省林业厅还根据测土配方结果,为大寺村调配李子专用肥料14吨。

  也是在两年前,杨军将原来4.5亩土地改种脆皮李。今年,树上已开始挂果,扣除成本,光是李子收入就有3万元。这个贫困户就此摘掉了穷帽子。

  靠李子摘帽的,不只是杨军。如今,大寺村已有1200亩李子园,今年全村的李子销售收入超过300万元。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收入25.78万元,摘帽已是定局。

  培新生态旅游引来城市观光客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大寺村人均收入12321元,其中8户贫困户人均纯收入8663元,同比增长6607元,贫困户7户18人脱贫。

  大寺村能有如此巨变,当然不单靠卖果子。两年来,除了种植业,大寺村还有了另一个支柱产业:生态旅游。

  “以前村里根本没想过,我们这里还能有城里人来耍。”站在自家门口,看着不远处的大寺古羌文化传习所,杨军很是感慨。这座传习所,是当地最大的一家农家乐。

  变化同样始于两年前。当时,村民杨志文回乡,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办起了农家乐。他说,敢这么做,是因为大寺村有着9000亩林地,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且夏季凉爽,又距离大城市不算远。只要对林区稍加整理打造,便是城里人观光的好地方。没过多久,传习所拔地而起,林间杂乱无章的小道,被错落有致的林间步道所取代。

  当年山里就来了城里的观光客。去年全年,大寺村接待游客1000余人,营业收入超过10万元。其中贫困户张号杰、朱发才和张玉华通过销售猪肉、天麻、花椒和蜂蜜等特产赚了9000元。

  尝到甜头的村民,决定要把这碗“生态饭”吃得更有味。去年8月,大寺村申报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今年6月,又成功申报成为四川省巴布纳森林公园。

  “我刚来的时候念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没几个人信,现在哪个要敢8663元,同比增长6607元,贫困户7户18人脱贫。

  大寺村能有如此巨变,当然不单靠卖果子。两年来,除了种植业,大寺村还有了另一个支柱产业:生态旅游。

  “以前村里根本没想过,我们这里还能有城里人来耍。”站在自家门口,看着不远处的大寺古羌文化传习所,杨军很是感慨。这座传习所,是当地最大的一家农家乐。

  变化同样始于两年前。当时,村民杨志文回乡,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办起了农家乐。他说,敢这么做,是因为大寺村有着9000亩林地,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且夏季凉爽,又距离大城市不算远。只要对林区稍加整理打造,便是城里人观光的好地方。没过多久,传习所拔地而起,林间杂乱无章的小道,被错落有致的林间步道所取代。

  当年山里就来了城里的观光客。去年全年,大寺村接待游客1000余人,营业收入超过10万元。其中贫困户张号杰、朱发才和张玉华通过销售猪肉、天麻、花椒和蜂蜜等特产赚了9000元。

  尝到甜头的村民,决定要把这碗“生态饭”吃得更有味。去年8月,大寺村申报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今年6月,又成功申报成为四川省巴布纳森林公园。

  “我刚来的时候念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没几个人信,现在哪个要敢砍树子,老百姓自己就能把人抓到起。”杜斌说,大寺村能有今天,全靠“生态优先”的理念。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