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拆除村口的几幢违建房屋,同时要对全村的村容村貌进行整治。”走到新宅镇东巨村村口,工人们正在有序地拆除违建房屋,村党支部书记楼培华说,“这里马上要建一条村级公路,建好之后和周边几个村子来往就更方便了,也更有利于村子下一步发展。”今年64岁的楼培华神采奕奕,为村里的大小事务奔波着。
新宅镇东巨村共有农户153户,总人口395人,其中60岁以上就有90多人。2013年东巨村确立了“依托水利优势新建电站”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对电站实行股份制,村委会占40%股份,通过模式带动,逐步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迈出“造血”第一步
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让东巨村一度面临“没钱事难办,发展跟不上”的尴尬。东巨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多样模式,注重从输血到造血发展,推动脱贫攻坚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协同共进,村民的幸福感、满意度大大提升。
“要增强‘造血’功能,村集体就不能总是‘等、靠、要’。”楼培华颇有感触地说,“建水电站之前,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靠着县里和国家的补贴度日,如果我们一直这样,村里就没有发展可言了。所以,当时村民一听可以集资合股新建水电站,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大伙二话没说都主动出钱了,政策处理和资金统筹都比较顺利。”
2013年,东巨村村民集体出资与企业主合伙创办了东巨水电站,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0多万元。2015年和2016年,每年每户人口都分到了300元分红。
“自从村里建了水电站,我们都感觉村子又有了新盼头。”村民戴绍来通过村统一招投标成为了东巨村水电站的管理人,“回到家里管理水电站,在家里工作总比在外面强,心里有一种归属感。这些年村子变化还是很大的,新农村建设后,村子变整洁了,村民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
不再简单“靠天吃饭”
水电站靠天吃饭,用水发电,来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发电量,降雨量的波动会导致业绩波动。
村干部一方面巩固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不断探索村级集体经济保值增值的途径。根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思想,建立村级集体经济与群众利益共享机制,集体经济主要用于该村民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
“村里发展模式单一就增加了发展难度和风险,我们村自然资源丰富,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起来,就能更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了。”村委会主任陶伟军说,“现在有了村集体收入,办事情也有了底气和自信。”
下一步,东巨村准备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申请高山有机茶专利。“村里有500多亩高山茶园,茶叶品质较好,很适合做高山有机茶,这是我们村发展的又一条新路子。”陶伟军说,“不仅仅是种植高山有机茶,我们还可以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种植果树、板栗、番薯等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农副产品还能解决村里部分村民的再就业问题,增加村民收入。只有村民富裕了,才是真正把事情做好了。”
招引能人回村挑大梁
“村集体经济能不能自己‘造血’,关键看村里有没有能人。”村两委坚信,一个或几个能人往往能带活一个村的集体经济。
“让能人回村,既需要情怀,也需要有激励机制。”今年刚刚三十出头的村委会主任陶伟军之前在县城开批发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看到别的村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想为村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外打拼多年的陶伟军想用真情乡情吸引能人回乡创业。“村子想要发展必须要创新,如果有年轻人来这里投资创业,靠全新的营销理念闯出一条科技创新与‘三农’融合的致富路,这样就可以带动村子发展、村民致富。”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