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滩村民在扶贫项目生态农业基地上班,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葡萄园产业项目、航天育种示范基地项目、百合花种植基地……省级贫困村博罗县麻陂塘尾村,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该村立足自身优势,将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主线,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且走出了一条依托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绿色脱贫致富路。
塘尾村是博罗县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一个缩影。南都记者获悉,该县计划把全县3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今年底前将完成1726户危房改造。
现状
全县建档贫困户4624户
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博罗县委书记江菊莲日前专门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
目前,博罗全县共有7个省级贫困村、33个市级贫困村。截至2017年10月27日数据,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624户8801人,其中,有劳动能力1147户3964人,无劳动能力3477户4837人;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2亿元,筹建村扶贫项目126个,户脱贫项目7007个。
其中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通过市、县帮扶单位“一对一”结对帮扶,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措施,博罗县去年共有5676名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5500名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措施
年底前完成1726户危房改造
为确保2017年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实现脱贫,博罗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及县直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博罗县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县直帮扶单位、各镇和村相应成立领导小组、驻村团队和驻镇工作组,“县、部门、镇、村”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形成四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格局。
同时,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央和省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有关要求,博罗县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摸清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全县各镇和县直单位成立了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平台。
“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更加扎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江菊莲强调,全县各镇各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明确目标,全力以赴冲刺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县,助力惠州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加快农村危房改造进度,到2017年底前完成1726个贫困户危房改造。
目标
880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博罗县县级扶贫统筹项目进展顺利,光伏发电项目预计11月中旬完工;航天农业大观园智能玻璃温室工程的主体框架建设已开工,预计明年元旦前完成建设;智能立体观光玻璃温室工程已开工,预计明年春节前完成建设。
目前,博罗县正在围绕“保脱贫、补短板、促发展”的思路,按照市委提出的“两年攻坚,三年巩固”的工作要求,实现“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人人有收入”,确保2017年全县8801名贫困人口(其中有劳动能力3964人)全部脱贫,7个省级贫困村和33个市级贫困村摘帽出列。
江菊莲在会上强调,各镇、各县直部门和帮扶单位要紧紧围绕核心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责任,细化脱贫增收措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快补齐扶贫工作短板,扎实推进危房改造、数据录入、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和县级扶贫统筹项目等工作;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全面推行“3+ 3+X”建设模式,把全县3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督查力度,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进度的监督,确保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多宣传报道精准脱贫工作中的创新举措、特色亮点和工作成效,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如期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扶贫亮点
麻陂镇塘尾村
农旅结合走出绿色致富路
五保户集中入住花园式公寓,农旅结合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葡萄园产业项目、航天育种示范基地项目、百合花种植基地……塘尾村是由惠州市委政法委挂钩帮扶的省级贫困村。该村立足自身优势,规划扶贫产业,实施精准扶贫,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且走出了一条依托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绿色脱贫致富路。
塘尾村位于博罗县麻陂镇东北部,下辖14个村民小组。据塘尾村委会主任李芬介绍,塘尾村全村总人数2856人,共有560户,相对贫困户48户149人。2015年,塘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0 .6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61元。
市委政法委扶贫单位进驻后,塘尾村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高至2.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33元,无劳动能力贫困户19户39人也已全部脱贫出列。
该村的航天育种基地以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科技、生态、休闲”为主题,建设成一个集农业示范推广、旅游观光、科普教育、农业科技培训、农产品加工及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葡萄园产业项目是该村招商引资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面积10亩,目前葡萄长势良好,明年即可产生收益;百合花种植基地目前已经转移了该村的部分富余劳动力,村里有20多人在基地上班。
李芬介绍称,该村将进一步加大争项目、引资源的工作力度,利用优势,在恒大集团帮扶的一年期限内,争取把塘尾村打造成为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为特色产业的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示范性新农村。目前,该村正在积极配合恒大集团交付土地铺设村道、巷道,将影响村容村貌的危房、烂楼等彻底拆除,建设安居乐业、生态宜人的生活环境;号召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此外,该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三大行动”,村中越变越美。目前,该村已建成一个污水处理池,日污水处理量可达50立方米,集中处理200多户生活污水。投资22万元实施“绿满家园”行动,在村道两旁共种植小叶紫薇、桂花共计1000棵,切实改善了塘尾村的村容村貌。
塘尾村五保户危房改造整体安置项目,是一座花园式公寓,位于该村的森林公园旁。公寓前有绿地、石凳、石椅子,供村民休闲散步;公寓内,安装有空调、衣柜等。该村目前有五保户10人,他们之前大多住在泥砖房里。为保障住房安全,该村采用集中改造的方式,启动五保户危房改造整体安置项目,项目占地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2016年12月29日,全村10户五保户顺利入住。
杨村镇石滩村
从片区“最穷村”变成“最富村”
收入微薄、村道泥泞、房子破落,曾是省级贫困村博罗县杨村镇石滩村的真实写照,如今生态农业基地建起来了、村道硬底化完成了、危房改造好了、村集体的收入大大提高了,贫困户实现脱贫,村容村貌也实现了美丽大变身。目前,该村集体收入超60万元,比2015年的2.67万元增长了20多倍,从过去博罗东部片区“最穷村”变成如今的“最富村”。
石滩村位于博罗县杨村镇东部,于2015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石滩村总人口1158人,有贫困户34户86人。以前,因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困难。
通过近两年帮扶,该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投入5万元修复村自来水管网,解决群众用水难的问题;投入15万元修建村卫生站,解决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投入54.5万元修缮办公楼,同时投入40万元为村办公大楼配置电脑、空调等办公设施,改善村委办公条件;投入270 .92万元,对4 .85公里村道进行硬底化建设,同时,通过协调筹集资金对茅塘堤坝路约2公里进行了平整,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协调上级水利部门,投入30万元对茅塘排站的2台抽水机组进行修复,保障了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协调企业赞助资金200万元投入石湾水厂,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万元,解决村集体收入偏低的问题;同时,协调慈善机构赞助资金,解决老人康乐中心日常开支问题……
其中生态农业基地是石滩村重点扶贫项目。该村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惠州市东部湾农业生态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设首期200多亩的生态农业基地,能解决村里60个劳动力就业,是该村一大扶贫亮点。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基地建有10亩薄膜大棚,大棚内栽植的板栗、南瓜等作物,长势正旺。大棚附近水塘边,建有一排漂亮木屋,部分土地还种上美丽的格桑花、桂花树等花木,供游客参观赏玩。
“要不是帮扶单位帮助我,我做梦也想不到能有今天的生活。”石滩村贫困户王德财兴奋地说,他本人去年开始在村里生态农业基地务工,每天上午6点至10点、下午4至6点,准时到基地上班,每月工资有2000多元,“家里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新房子盖起来了,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