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端在线

习近平访“粮”记: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

时间:2020-07-28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人民网

   “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

  今年7月,在吉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美誉的松辽平原,察看农作物长势,了解粮食生产等情况,对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会议到地方调研,粮食问题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大事。

  走进田间地头,登上插秧机械,捻着小麦谷粒,捧起中国饭碗——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年,习近平考察期间与“粮食”的几个小故事。

  “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

  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内,连片的小麦绿浪滚滚、长势喜人。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走进一片高标准粮田,看麦穗灌浆,问农田建设。

  从良种培育到套种间距,从降雨情况到病虫害防治,从田间管理到收获收割,从产量预测到村民收入……习近平与农机人员、农民、农业合作社人员亲切交谈,问得十分详细。

  示范区种植的小麦品种是201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矮抗58”,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指标都很好,可望增产几百万斤粮食。

  “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小麦长势这么好,我和你们一样欣慰。用老乡的话说,今年的馍能吃上了。”习近平十分高兴。

  习近平在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察看小麦长势

  伫立田间,看到再过一段时间就将成熟的小麦,总书记深情地说,河南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超过四分之一,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很大,地位举足轻重。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

  习近平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要警钟长鸣,粮食生产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要常抓不懈。

  “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总书记殷殷嘱托。

  “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

  海兰江畔,7200公顷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

  这里是有着“平岗绿洲”之称的延边地区最大的水稻基地。水稻基地坐落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当年,那首广为传唱的歌曲《红太阳照边疆》中“海兰江畔稻花香”所描绘的场景就在这里。

光东村水稻田

  2015年7月16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了光东村。进村前,经过一大片水稻田时,总书记下车,沿着泥泞的田埂走进田里,同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和农技人员攀谈起来。

  正值水稻分蘖期,一位农技人员拔起一把秧苗递到总书记面前说,插秧时3-5棵苗,现在已分出三四十棵了,今年有好收成,一公顷产量有望达到一万五到一万八千斤。习近平说,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祝乡亲们大丰收。

  习近平指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增强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能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中国有13亿人口,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站在田间地头,总书记的思虑已跨过万水千山。

  “今年的白馍能吃到嘴里了”

  春风拂面,麦浪滚滚。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闻名全国的“大包干”发源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

  总书记来到小岗村43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点,沿着田埂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向村干部、种粮大户和农技人员了解土地流转、农田整理、种植品种、亩产量、病虫害防治、粮食收购等情况。

  习近平来到小岗村43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点,沿着田埂走进麦田。

  听了大家介绍情况,总书记说,现在正值抽穗灌浆的关键时期,要加强田间管理,实现丰收,今年的白馍能吃到嘴里了。

  安徽是粮食生产大省,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指出,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优化技术措施,落实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努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

  习近平还关切询问县里农技人员培养和待遇情况,勉励农技人员发挥专长服务“三农”。

  “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2016年,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听取了桦南县梨树乡和平村孙斌代表关于“三农”工作的发言。总书记表示,黑龙江农业很重要,将来去了肯定要看农业。

  两个月后,5月24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了黑龙江省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这里种植什么品种?”“快速育苗产量能提高多少?”在合作社,总书记察看了机械插秧,了解了合作社智能催芽和箱式快速育秧等技术流程。他饶有兴致地登上一台插秧机体验操作,询问技术人员机械的工作原理、购买价格、插秧效率等。

  习近平来到黑龙江省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了解合作社土地流转和采用先进种植技术提高水稻产量效益等情况。

  “2015年成立合作社以前,主要是自己种大豆、包米,还养几头猪,费心费力不说,一年也就赚五六万元。”东安村村民刘延辉向总书记报了自家如今的收入账:1垧地流转承包费6000元,粮食销售分成2000元,家里10垧地,一年就能收入8万元。农忙时节,两口子还在合作社打工,一年工资4万元。算下来,全年有12万元收入。

  习近平说,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功不可没。在此基础上,要注重经济多元化发展,让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态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2015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369.58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0。

  习近平强调,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

  “你身体还很硬朗啊!”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见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时,问候的第一句话。

  2018年4月12日下午,习近平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来到了这里,同袁隆平等农业技术专家一道,沿着田埂走进“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展示田,察看水稻长势,了解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口感和推广情况。

  袁隆平领衔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亚南繁综合试验基地,种着最新成果“超优千号”,当时亩产800公斤,树起了丰产优质的标杆。习总书记称赞:“还是袁老师的水稻产量高呀。”

  习近平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同农业专家亲切交谈。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每年冬春季节,数以千计的科学家、技术员从全国各地聚集到这里育种、制种。

  “老谢,你也来啦?”在南繁水稻基地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一看到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就亲切地打招呼。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我多次跟随他下乡调研。”谢华安微笑着回忆,“时隔多年习总书记一眼就认出了我。”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总书记说。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稻麦扬波、碧波万顷、大豆摇铃、黑土流金,这里是北大荒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

  习近平在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这里,走进稻田,拿起一把稻穗,看谷粒、观成色。

  水稻什么品种?亩产多少斤?仓储能力如何?机械化率有多高?……把穗观粒,察土问技,看万亩田畴如何实现精准管理,总书记问得十分仔细。

  习近平强调,北大荒建设到这一步不容易。当年这里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发生了沧桑巨变,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很了不起,令人感慨。北大荒为中国人真正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大作用。

  正逢丰收时节,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上几台收割机从远处驶来。习近平一边看收割稻田的景象,一边了解大地号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情况。农场工人们看到总书记来了,纷纷跳下收割机,围拢到总书记身边。习近平询问他们的种粮收入、生产模式等情况。谈到北大荒的未来发展,习近平表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北大荒的土质要不断优化,不能退化;绿色发展要有可持续性,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

  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当地出产的米油豆奶等各类农产品摆满展台。习近平走近前去,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我很关心东北这里的农作物长势”

  “总书记您看,现在这玉米又高又壮,长势喜人,再过两个月就成熟了,到时候一亩地可以打800多公斤粮食,今年我们又将迎来大丰收。”

  2020年7月22日下午,松辽平原腹地,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凭栏远眺,玉米地一望无边、绿浪滚滚。

  习近平考察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

  这次来,总书记第一站就走进丰饶的黑土地,调研一件头等大事——粮食生产。

  “前年在黑龙江建三江看了水稻,这次我来看看玉米。”玉米地头,习近平谈及此行初衷,“今年夏粮丰收大局已定,关键就看秋粮了。今年灾害不少,我很关心东北这里的农作物长势。”

  看着眼前的玉米长势,听了情况汇报,习近平强调:“粮食是基础啊!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争取秋粮有好收成,为全年粮食丰收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顶着烈日,习近平总书记步入玉米地深处,走到黑土断面观测点近距离察看黑土保护情况,并同在场的农业专家攀谈起来。

  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梨树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