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端在线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改革开放迈入新天地

时间:2019-03-04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新华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2019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第6次会议上作出重大论断,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恢宏画卷上标注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崭新时代方位。

  历史性事件一经实践检验,往往更加彰显其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5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以新的发展奇迹掀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篇章。

  (一)

  “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对党和国家机构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改革,推出1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加速度,看到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中国决心。我们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到第5个年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更高起点,相继推出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既定方向蹄疾步稳、一往无前。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也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份。

  2018年12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10个方面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阐述了40年来积累的9条宝贵经验,郑重宣示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要求。

  这是面向改革开放40年的深沉致敬,更是承接改革开放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伟大宣言。

  早在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出了铿锵有力的时代之音:“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步之所至、言之所及,时刻不忘问改革之效、强改革之识、聚改革之力。

  在海南,他了解科技创新情况、关心信息化建设,对办好经济特区提出明确要求;在山东,他问海洋科技创新步伐、看生态综合治理新貌、听企业由弱到强历程、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湖北,他考察化工企业搬迁、非法码头整治,实地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

  一年来,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国际场合发出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声音。

  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他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他宣布一系列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释放“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强烈信号……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下,这一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更加坚决——

  2018年1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专门讨论宪法修改问题,将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上层建筑领域的一次伟大变革。”海外舆论如此评价。

  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紧锣密鼓地召开,审议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3月23日,方案全文公布仅2天,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就正式揭牌开始运行。

  仅仅2个多月后,方案确定的25个应挂牌的新组建或重新组建部门全部完成挂牌,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全面推开,机构优化协同高效的成果初步显现。

  作为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这一改革着力从根本上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面临的职责重叠、分散交叉等问题,被认为是新时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标志。

  以宪法修改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开篇,2018年各项重大改革风生水起、气势如虹。

  一年间,中央深改委部署的78个重点改革任务和其他80个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还完成171个改革任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多年布局后,明确了未来三年行动计划;雄安新区在创新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伴随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和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风向标……

  一项项改革举措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下,这一年,我们扩大开放的举措更加有力——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郑重宣示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并向世界宣布了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

  一诺千金!

  短短数月后,第一个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第一个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第一个外资控股保险公司……在诸多国民经济关键领域,中国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举措接续落地。

  与此同时,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出台总体方案、明确了具体路线图,并为积极探索、稳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继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之后,中国开辟了更为大胆的对外开放试验田。

  2018年11月10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落幕,亮出了一张傲人的成绩单: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600多家企业参展,4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

  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2018年系列对外开放举措完美收官,也已然铭刻于历史。

  全面深化改革,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最终检验标准。

  从长江生态保护,到东北结构调整,再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改革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念在心中、抓在手里,问情况、压责任、促落实。

  一年来,党中央把有利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改革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来推进,从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生态环保等领域持续发力:

  教育改革在推动学前教育规范化发展上迈出重要步伐,养老制度改革启动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房产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医疗改革实现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

  回望2018年全面深改,格局罕见、力度空前。改革进行到今天,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站在更高起点、迎来更高层次、确立更高目标。

  这幅壮丽图景,正是40年来改革开放大河奔流的集中体现,是5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高潮渐起的生动写照。

  “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精辟勾勒出一条中国改革开放由点到面、纵深推进的线路图,清晰展现出今日全面深化改革划时代意义之所在。

  (二)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已经推出了1932个改革方案。我们用行动宣示了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2018年底举行的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言简意明概括了5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布局。

  回到5年多前,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标志,党的改革方略迈上全新高度,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全新境界。

  消息甫一披露,外媒为之惊叹,认为这是“自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共第一次做出范围如此之广、内容如此具体及有抱负的改革计划”。

  翻开这份1978年以来历次三中全会中篇幅最长的重大决定,由16个部分、60项具体任务、336项重大举措构成的宏阔布局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全面系统的改革部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重大理论观点的提出,体现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到2020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清晰可见……

  而这一切均指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宏伟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过去多年,改革的目标多是奔着问题去、针对具体领域提出的。

  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开创性目标,是谋定未来的重要战略抉择,既体现了改革进程本身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对于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化、更为系统。

  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既起,势如破竹,势不可挡。

  时隔一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此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带来我国发展方式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则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整体谋划、一体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部署的改革任务,使全面深化改革翻过一山又一山、一浪更比一浪高,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雄伟宏图不断接续铺展开来。

  在形成改革布局时,党中央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形成了史上最全面最深刻的改革部署——

  早在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而今,继“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了又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目标。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古老国度向现代化迈进的又一步大跨越。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从架构上就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各个领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5年多来,无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无论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制度性框架还是激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无论是破解人民群众急切盼望解决的难题还是实现国防和军队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改革始终瞄准总目标,在全面、系统上不断发力。

  在推进改革进程中,党中央将全面深化改革上升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组成部分,将改革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渐次提出、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深化改革上升为一项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破除社会发展进步的体制机制束缚;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着力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根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5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动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经过5年多的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设定的改革目标在很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三)

  “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

  改革,就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开启改革开放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正是这场革命的进阶。

  当改革不仅是在某个领域而是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不仅要在好改的问题上做文章而且要更加强调攻坚克难的时候,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以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初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但越是艰险越向前。

  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重大体制机制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首先抓好,以如椽之笔续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向新高度。

  对一些利益关系复杂、久推不动的重大敏感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篇破题,亲自研究部署,亲自把关掌舵,亮明立场,划出底线,推动实现历史性突破。

  东临彩眉岭,西倚将军山;南踞吊钟岩,北卧梅花山。群山环抱的古田小镇,见证了人民军队两次重要历史时刻。

  前一次是1929年岁末,面临生死存亡的“朱毛”红军,在这里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后一次是2014年10月,在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历史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

  国家大柄,莫重于兵。面对积存多年的体制痼疾、形势严峻的腐败积弊,零敲碎打、修修补补是完全不行的,唯有向整体性变革、革命性重塑破障挺进!

  打破四总部体制,改为军委机关多部门制;撤销七大军区,调整划设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重塑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如果说全面重塑、浴火重生的决心,为破除体制机制积弊锻造利刃,那么,善谋长远、勇开新局的智慧则为体制机制创新突破瓶颈。

  能否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为破解这一难题,跳出历史周期率,探索一条权力监督的有效路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把中华民族深远悠久的自省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一套自我革命的内生机制。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领导人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监察体制。

  自此,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从“一府两院”变为“一府一委两院”,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这一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被认为是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创新发展。

  改革有阵痛,不改革就是长痛。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

  脱胎于计划经济年代的户籍制度,像一堵无形的墙,阻碍人们迁徙的步履,将人贴上身份的标签,把城乡切割成二元世界。

  被诟病多年,户籍制度改革却坚冰难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大小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许多福利待遇与户籍制度长期挂钩、难以剥离;各类群体的利益诉求多元多样、难以协调。这些不容回避的难题,考验着改革操盘者的勇气和智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提速。2014年7月,《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公布,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我国实行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模式,退出历史舞台。

  从无户籍人员获得公民身份认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再到积分落户有序推进,步步深入的改革让1400余万无户口人员登记上了户口,由历史原因形成的诸多问题基本解决,每年超过千万的农村人口落户城镇。

  “推倒无形高墙”的担当解开多年束缚,“再迈出一步”的决断则让改革的节奏紧跟上不断前进的时代步伐。

  土地,永远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命根子,也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村发展变迁的永恒主题。

  40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让集体农田分配到每个农村家庭,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然而,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活力充分迸发。

  关系到近6亿农民最切身利益的农村土地制度将往何处去?

  “我们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观点鲜明,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大制度创新。

  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中央对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一系列方针政策,在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演进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5年多来,哪里是问题所在,哪里就是改革的发力对象;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

  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出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真正树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国资国企竞争力显著提升;党的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大大增强……

  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之基。

  (四)

  “我国发展走到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

  回顾5年多前,历经30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面临的是这样一种局面: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换挡,结构调整面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仍需消化……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战略眼光,敏锐地判断出历史大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新在何处?

  这意味着我们的发展理念要新,必须从以往的量的增长,更加转向质的飞跃;意味着我们的发展方向要新,必须从以往的规模扩张,更加转向结构升级;意味着我们的发展方式要新,必须从以往的要素驱动,更加转向创新驱动。

  站在新的历史关口,改革攸关中国发展的前途命运。此刻的改革,不是锦上添花的点缀,更是破釜沉舟的背水一战。

  “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习近平总书记直指问题关键。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5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打开了动力闸门。

  改革,始终锚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钢铁业界,“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的顺口溜广为流传。几年前,河北一省的钢铁产量就超过了全球钢产量排名第二的国家。

  过剩的落后产能,失衡的供求结构,让钢铁企业在“越产越亏”“越亏越产”的怪圈中苦苦挣扎,河北最大的钢铁企业河钢集团也不能幸免。

  如今,在河钢集团石家庄钢铁公司,生产的精品棒材“按块”供货,不仅销路顺畅,而且利润十分可观。用一线工人的话说,“别的地方卖钢铁论‘吨’,我们这儿得论‘克’”。

  变化背后,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魔力”。

  5年多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以改革之力矫正扭曲的要素配置,调整失衡的供需结构。

  爬坡过坎,凤凰涅槃。多年发展“沉疴”,在改革中一步步消化破解。

  中国经济,不能再走过去重数量不重质量、重速度不重效益的老路。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改革始终目标坚定:破除无效供给,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放弃“唯GDP”论,更加注重绿色发展……一系列划时代的改革部署,打通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脉,助力中国经济向着中高端水平阔步前进。

  改革,不仅要擦亮“旧名片”,也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键核心技术尤其关系一个国家发展前途。

  “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近年来,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令世人为之惊叹。依托这些尖端科技成果,人们看到中国未来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发展潜力,抢搭新一轮科技革命快车的机遇日渐清晰。

  重大科技成果,为何能在几年间喷涌而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海归潮,因何在最近几年成浩荡之势?

  所有疑问,指向一个共同的答案——改革!

  正是以科技体制改革为牵引,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充分激发,报国才华充分施展,迎来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中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几个字词的变化,背后付出的努力却非比寻常。

  要素驱动,简单直接。创新驱动,蕴含风险。甚至有人说,“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

  迈向中高端水平的中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是必须迈过的坎。5年多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科技体制改革助力下,创新发展从口号变成现实,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抹亮色,深刻影响着中国未来。

  2018年7月20日,随着所有县级和乡镇新税务机构统一挂牌,全国省市县乡四级税务机构分步合并和相应挂牌工作全部完成。

  至此,长达24年的国税、地税分设格局正式成为历史。

  当年分税制改革后设立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征管体制,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征税成本高企、纳税成本增加等问题浮出水面,国税、地税分设又成为阻碍市场统一、影响资源配置的体制性障碍。

  破与立,分与合,本身无所谓对错。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在所处时代背景下,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原有的旧束缚,要以更大决心破除;前进的新障碍,要以更大力度击碎。

  面对行政审批之束缚,推进简政放权,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面对“红顶中介”之牟利,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面对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改革,进一步破除了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用政府权力之减换来市场活力之增,夯实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应有之义。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产权保护体系,更多民营企业家投身创新创业热潮;稳步推进土地确权,有序促进土地流转,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在广阔农村施展才华;改革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更多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勇于干事创业、奋力担当作为……

  5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让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企业家心安、科技人员心宽、党政干部心热、创业人员心动的发展环境渐成气候,共同谱写了一曲改革与发展激荡交响的雄浑乐章。

  (五)

  “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回望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定,其初衷正是让人民群众摆脱落后状态、过上富裕生活。

  当新时代改革开放大门开启,我们继承了怎样的人民情怀,又将赋予其怎样新的内涵?

  “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改革的价值取向。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5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秉持人民立场,并在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使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热切回应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期盼、更加注重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物质发展到人的全面发展,改革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上下涌动着对提高生活水平的热切期盼。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

  时代在变,需求在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还期望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环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富裕生活到美好生活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打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制约。

  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把做大蛋糕作为主要目标的话,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初就深刻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5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从人民群众多维度、多领域、多样化需求入手,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着全方位保障: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从2016年至2018年,2000多万二孩出生;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2018年棚改开工600余万套,更多困难群众住有所居;教育改革不断夯实,90%以上的残疾儿童享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医养结合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

  从福利到权利、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让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们收获着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

  从做大蛋糕到分好蛋糕,改革热切回应人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自此,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养老金“双轨制”正式终结,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养老金制度逐步建立。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调整利益分配方式,必然触动既有利益格局,削弱一部分人获取利益的权利和机会。

  当下的牺牲,是为了更长远的利益。部分人的“舍”,换来的是全体人民的“得”。

  5年多来,从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到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配置,从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批改革硬招实招找准穴位、击中要害,向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价值取向进行到底。

  从国家进步到人民所得,改革更加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新年伊始,一个名为“个人所得税”的手机APP,成为亿万百姓下载的热门软件。

  从2019年1月开始,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实施,广大人民群众获得真金白银的减税红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扬起家庭幸福之帆,要乘国家发展之风,要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在时代浪潮中感受到国家进步与个人获得的点点滴滴。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面对税费负担问题,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着力让利于民,让老百姓感受到真真切切的获得感;面对经济增长与人民群众增收问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确保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面对深度贫困地区发展难题,改革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推动各地扶真贫、真扶贫,让每一个偏远地区的群众都能共享国家发展成果……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

  5年多来,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一项项改革举措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人民群众心中激荡起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

  “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谋划。”

  改革开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活力之源在哪里?

  “中国经济改革的故事是坚强的民营企业家的故事,是勇敢的零星社会试验的故事,也是谦逊又刚毅的中国人民为了美好生活奋斗的故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曾这样描述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历程。

  从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契约“大包干”到深圳经济特区破土而出,中国人民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和智慧,用一个个“勇敢的零星社会试验”为改革开放添活力、增动力。

  科斯或许不曾想到,2013年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开启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改革新阶段,上和下的呼应最大程度激发起改革能量,“零星社会试验”成长为遍布神州的改革大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强调顶层设计,是改革的大局观。

  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尊重基层首创,是改革的群众观。

  改革开放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必须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方法论。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

  “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在安徽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他希望上海“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广东考察,他强调“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

  对一些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如海南和宁夏开展“多规合一”试点、福建三明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浙江杭州探索建立互联网法院等,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相关改革方案、听取工作汇报,打通绿色通道,加强政策支持,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5年多来,一大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改革创新遍地开花,打出一张张各具特色的“改革名片”。

  “网上纠纷网上了”——2017年8月,我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揭牌,当事人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诉讼。

  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高地,杭州聚集了众多互联网龙头企业。面对进入司法领域涉网纠纷呈几何式增长的新课题,2016年8月,浙江省正式提出设立互联网法院的设想,让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

  在中央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布局下,一年后,这一改革得以落地。再一年后,互联网法院试点次第开花——中央深改委第3次会议决定,在北京、广州增设互联网法院。

  曾经,和全国多数地方一样,看病难、看病贵是困扰福建省三明市领导班子的一道难题。职工医保连续超支,医药总费用增长远远高出经济增速。

  在难题面前,三明转换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做到了既降低百姓就医负担,又控制医保支出。

  这一场自发性的地方医改试验很快受到党中央重视。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21次会议听取包括三明医改在内的改革创新情况汇报,提出“要总结各地创造的新鲜经验,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基层探索实践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改革的滚滚热潮。

  在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创新做法,让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有了新的解题思路;在浙江,“最多跑一次”的经验做法已向全国全面推广;在海南、宁夏,“多规合一”试点为推进空间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等,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改革,既要谋变,也要求稳。胆子大,才能啃动硬骨头;步子稳,才能把好方向盘。

  5年多来,中央定方案,地方趟路子,以科学的顶层设计,规划合理的改革路径;以明晰的系统谋划,引领扎实的改革措施。

  2013年9月,中国境内首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浦东揭牌。

  这块28.78平方公里的试验田,既有上海的特点,也要可复制,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不是栽盆景,而是种苗圃”。如今,全国12个自贸区已覆盖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的广大区域,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把握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我们党从容驾驶改革航船,破浪前行。

  部署开展群团改革、司法责任制改革、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改革、河长制改革、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对于重大制度创新,鼓励大胆探索、投石问路,取得经验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推动农村“三块地”改革、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对于攻坚难度大、矛盾问题多、试验周期长的改革,坚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看准了再推开。

  北方阔野,正在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南海之滨,鲜明树立中国更高起点推动改革开放的新标杆……神州大地,绽放出万紫千红的改革春色。

  (七)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是贯彻改革全过程的政治主题。”

  领航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诸葛亮的《出师表》表达自己的心情:“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改革不易!

  展开历史卷轴,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到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史册上诸多变革之举,结局却鲜有善终。

  而中华大地这场前所未有的新的革命,因何40年动力不竭、航向不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揭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40年改革开放的深刻启示,也是5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

  越是艰险的征程,就越需要领航的力量。

  2013年4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正式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任组长。

  参与这次全会文件起草的一位学者回忆说,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提法,最后是习近平总书记拍板定论,实现了重大理论突破,“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下决心,很多重大改革是难以出来的”。

  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从财经领域改革到全面依法治国,在每一领域,习近平总书记都亲力亲为。他认真审阅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逐字逐句亲笔修改,保证政出一门、意志统一,同时通过督察等措施,确保改革不沦为“纸上谈兵”。

  为了让官员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游客到国外买马桶盖和电饭锅的故事来给他们“上课”;为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他率领中央政治局委员走出中南海,把集体学习的课堂搬到中关村;为修改完善改革强军方案,他上海岛、踏边关、走戈壁、看哨所、进战车、登战机,走访690多个军地单位,召开800多个座谈会、论证会……

  5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既挂帅又出征,对改革整体布局、重大问题、关键环节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改革认识论和方法论,逐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继续深化改革提供强大思想和理论武器。

  越是复杂的征程,就越需要领航的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2013年12月30日,党中央首次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

  2018年,党中央充分把握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特点,适应改革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作为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5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40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6次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400多个改革文件,推出1900多项改革方案。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走一步看一步,也不可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不可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统筹谋划,探索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打法。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5年多的改革实践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法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扎实推进。

  越是壮阔的征程,就越需要领航的力量。

  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

  今天,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各种机遇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地摆在我们面前。

  “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习近平总书记警示全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翻开了以勇气为桨、以创新为帆,长风破浪的改革新篇,用成功实践彰显出其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宏伟目标指引前进方向,新时代的召唤催人奋进,誓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