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端在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发热议

时间:2017-12-21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学懂弄通并贯彻好这一思想,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让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韩保江说,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和各项要求。

  “说千道万,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关键在干部。”韩保江说,我国能取得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说明我们的干部队伍整体上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任务和使命的。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的干部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我们要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带来满满的获得感。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广泛,要求也更高,既向往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期待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不断提升和完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更加平衡、更为充分的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在新时代的新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罗来军说。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构建完整的民生发展体系和保障体系。“在民生问题上,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发展领域,包括社会公平正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及人民获得感、人的全面发展等等,这些方面构成了完整的民生发展体系和保障体系。”罗来军说。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解决好性别歧视、身份歧视问题;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继续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这些措施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将实实在在地增强人民获得感。”罗来军说。

  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巨大压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

  新常态具有新特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体现为三大特征: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经济新常态这一重大判断,科学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怎么看和怎么干的问题。”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介绍,做好经济工作,就要尊重经济规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新常态要有新作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政策协同、推动跨越式发展,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潘建成认为,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把过去对于经济增速的关注,真正回归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回归到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上来、回归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上来、回归到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上来。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成为我们党改革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提出来,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和提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是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过去5年,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在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转型、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经济运行中各类风险因素增大的新形势,以监管变革为重点深化简政放权,有利于进一步用好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认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加快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包括完善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的规则体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妨碍公平准入的规定和做法,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实施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

  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这一表述,意味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这一重大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要矛盾。”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导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最根本原因,还是社会生产力实现了阶段性的跃进,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突破。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现实中有很多表现,比如对国内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满意,大量消费流向海外;对社会公平正义有新期待,对不公平不合理制度现象的容忍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提升,环境污染极易引发社会矛盾,等等。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完善宏观调控提出了新要求。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辛鸣表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就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不是从书本出发、从经验出发,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从现实矛盾出发。

  坚持问题导向,怎么找准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就要从解决这个矛盾出发寻找问题,比如区域、城乡之间以及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都应该是努力方向。

  坚持问题导向,要避免只看问题表象,而要找准问题本质。侯永志举例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仅仅是表面的生态环保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本质的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问题,产业结构偏重中低端,生态环保压力自然比较大,呵护绿水青山还要从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入手。

  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做好经济工作,离不开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坚持稳中求进,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的基础。”潘建成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稳”既指平稳的经济增长,更包括稳定的就业、物价以及社会经济环境;“进”既指质量的提升、效率的提高、新动能的增强等,也包括资源环境更好的保护和民生改善等。“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过犹不及,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关键在于宏观政策的‘度’,必须明了什么是适度、什么是失度。”潘建成说,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精确性,就像良医诊病,比如,判断经济运行是否适度,应更多地考量就业是否平稳、物价是否在合理区间等;又如,房地产市场存在明显的地域差距,杜绝“一刀切”的调控,才更有利于整个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