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美丽中国、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实体经济……上述涉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话题,引发十九大代表们热议。代表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关键词:教育质量
【十九大报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基层代表】“公平”“质量”不仅体现了要让每个孩子“有学上”,更要“上好学”,这是我国教育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代表们认为,虽然办学条件日益改善,但和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上仍然短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基础还不牢固,要把发展重心从总量增长转到优化结构布局上来。
陈春声代表说,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要学校类别丰富,建立适合个体的教育学习体系,更加多元的课程,改变千校一面的状况。
占地斯门代表说,近几年民办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建议各地充分用好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公建民营办园模式,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特别是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民族中学彝族老师沙诺(前左)在给学生上英语课
关键词:美丽中国
【十九大报告】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基层代表】从过去盼温饱、求生存到如今的盼环保、求生态,报告顺应了人民的新期待。陈奕威代表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描述中,在突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同时强调“美丽”,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美丽家园的渴望。
方玮峰代表说,将“美丽”二字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意味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了我们党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
罗虎在代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再急再重,也要确保严字当头。让“制度屏障”严起来,必须在考核上、惩罚机制下功夫。
李侃桢代表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既是为了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也是为了拥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丽家园。要加强巡查监管,坚决防止农田“非农化”,落实保护责任,调动各方保护耕地积极性。
关键词:精准脱贫
【十九大报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基层代表】李占魁代表认为,现在乡亲们找到了致富门路,对脱贫充满了信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为此,我们一定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扶志与扶智的结合、生态扶贫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扶贫措施也成为代表们讨论的焦点。来自扶贫一线,对贫困有深刻认识的裴春亮代表认为,教育匮乏是致贫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和知识水平是重中之重,扶贫要先从教育入手,将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党的根基在基层,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孙雪涛代表说,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抓好基层党建,在农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在江西省永新县沙市镇塘边村,当地蚕桑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左一、左二)指导贫困户采摘桑叶
关键词: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基层代表】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李连成代表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有利于稳定农民预期,推进产业适度经营,引导更多资金、技术、人才流入农村。
黄娜代表说,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青年干部提供了广阔舞台,年轻人一定要做扎根基层的“新才子”,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姚庆英代表充满期待:“今后,农村人的生活、教育、医疗条件将和城里一个样,娃娃就近能上好学校,老人村里能有好医疗,老百姓办事讲法治、讲民主、讲文明,同心协力建设家园,乡村生活会越来越安逸。”
关键词:实体经济
【十九大报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基层代表】基层代表们认为,报告给实干者吃了“定心丸”,鼓了劲儿,应加快转型步伐、积极鼓励创新、尊重制造业人才。不断营造实体经济的氛围,让做实业有劲头,有前景。营造崇尚实业氛围,核心在鼓励创新。
张瑞敏代表说,新时代呼唤新制造,不仅是产品、技术的创新,更需要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对海尔来说,就是要大力推进物联网时代的体验经济和共享经济,搭建工业物联网平台,打造社群生态,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6月2日,位于嘉善的一家能源公司的员工通过高温计窗口观察多晶铸锭炉运行情况。
代表们表示,要让制造业人才得到尊重,让肯下苦功夫的实干者得到应有回报,提升“获得感”。
刘仔才代表说,当前,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在制造一线工作,认为艰苦,不赚钱。只有产业工人得到更高的认可度和尊重,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制造一线。期待国家出台具体政策,鼓励工匠成长和创新,建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