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端在线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时代特征

时间:2017-10-11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中国青年报

  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及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鲜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理论创新,是对重大时代问题的理论应答。

  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鲜明揭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的时代特征提供了根本遵循。

  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

  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大国崛起是从横向比较意义上讲的,侧重于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民族复兴则是从纵向比较的角度讲的,它的参照系是本民族的历史辉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维系了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几千年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领先于世界的历史纪录,是中华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根源所在。

  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3种发明曾改变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教派和人物能比这3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森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一书中用大量史料证明,在工业革命之前欧洲还经历了一场农业革命,这场农业革命不是“纯粹的西方发明”,而主要是东方技术传播的结果。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长期领先于世界。古代中国是世界的一个梦,近代以后中国落伍了,实现复兴就成了中国的一个梦。

  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主权独立意味着不依附于人,近代以来任何民族的强盛都是从争取主权独立、建立民族国家开始的。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的。国富是民族复兴的基础,雄厚的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加速提升的重要条件。2016年我国经济总量74.4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这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在我们党的文献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提出来的,最早出现在党的十三大全会报告中。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八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重大命题的内涵越来越清晰,目标、步骤越来越具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难得机遇。

  比如,随着世界资源能源布局的变化和交通的发展,世界经济贸易中心正在由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转移,历史证明经济中心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崛起;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绿色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等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抓住机遇的国家就可能成为新崛起的国家;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加深,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了新一轮衰退期、调整期,危机可以葬送一个强国,也可以催生一个新的强国,等等。这些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三个“前所未有”是对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是基于中国发展历史方位的重大判断。它表明,实现民族复兴已经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必须回答在这个最接近民族复兴阶段,如何走好民族复兴之路,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目标,准确把握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契机,充分展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强国雄心和庄严承诺。

  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说欧洲崛起是千万级人口与工业文明的结合,美苏崛起是1亿级人口与工业文明的结合,那么中国的和平崛起就是10亿级人口与工业文明的结合,其潜力之大可想而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引导中国快速步入现代文明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30多年来坚持这条道路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发展奇迹。我国经济总量改革开放之初排在世界第11位;2005年超过法国,居第五;2006年超过英国,居第四;2007年超过德国,居第三;2009年超过日本,居第二。2010年,我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尽管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邓小平同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初的情形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未发展起来的时期”进入到“发展起来的时期”,呈现出全面转型升级的基本特征。比如,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向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权力运行由人治走向法治,由“国家管理”走向“国家治理”,向现代治理转型升级;文化建设由“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升级;社会建设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向共享发展转型升级;生态环境由“先污染后治理”走向“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军队建设由“机械化、半机械化”走向“信息化”,向世界一流军队转型升级,等等。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突破西方国家遏制打压,实现国家由大向强的发展跃升上;表现在有效应对多重安全威胁,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上;表现在抓住世界经济深度转型调整契机,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上;表现在有效弥合社会利益裂痕,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上;表现在以“最大公约数”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上;表现在破解“四种危险”,以正风反腐的明显成效赢得人民的信赖上,这些都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无法回避的挑战、绕不过的门槛。

  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多发期、问题叠加期、改革攻坚期,这些矛盾问题具有相互关联、耦合性强的特点,尤其需要整体发力、系统解决。因此,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全面”“系统”“协调”都是出现频率很高的热词。他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就是立足我国发展现实需要,顺应人民群众热切期待,着力解决治国理政难题的战略筹划。

  走近世界中心的关键阶段

  近代以来的几百年间,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到美国,国际主导力量的几次重大变化都发生在西方内部。当前,世界格局尤其是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力量的显著上升,西方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受到重大冲击。几个西方大国凑在一起就能决定世界大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球治理正在从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的方式,向各国通过共同制定规则、相互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

  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闭关锁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阶段,先是在鸦片战争之前隔绝于世界市场和工业化大潮,接着在列强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封闭的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体系之中。二是“一边倒”和封闭半封闭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向苏联“一边倒”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在1966年至1976年间基本又再次与世界隔绝。三是全方位对外开放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加快学习西方、融入世界,实现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

  当今中国,已经从经济全球化的边缘化角色转变为最大的受益者,从世界性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落伍者转变为最大的成功者,从全球公共产品的搭车者转变为提供者。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2016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超过美、欧、日三大经济体贡献率的总和。这种角色和地位的历史性变化,必然要求中国从国际事务的被领导者转变为重要的决策参与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那就是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从融入世界走向参与治理、引领世界。

  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软实力,它必须能够回应国际社会提出的现实挑战。当今世界主要面临四大难题:一是贫困与发展问题;二是和平与战争问题,包括恐怖主义问题;三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包容问题;四是生态环保问题。事实表明,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加剧了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西方主导的“民主输出”导致了更多国家的社会动荡,西方主张的“文明冲突论”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对抗,资源能源消耗最大的西方国家也缺少诚意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在人们对西方失望的时候,中国给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带来了希望。

  复兴一个民族,改变一个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就不但能够发展壮大自己,还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倡导的“一带一路”得到100多个国家的响应,亚投行有90多个国家加入或准备加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G20杭州模式等在世界上成为广泛共识,在全球治理中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引领中国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国发展成果。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