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端在线

张高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传承弘扬丝路精神 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

时间:2017-09-15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人民日报

  尊敬的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在这收获希望的金秋时节,和新朋老友再次相聚在美丽的南宁。这是我第四次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这次博览会和峰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主题,共商交流合作大计,对加快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来自东盟各国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嘉宾表示诚挚欢迎!

  2013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今年5月,中方成功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出席,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从理念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的新阶段。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上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大批重大项目付诸实施,产生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收获惠及世界。

  中国和东盟是山水相连、血脉相通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享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使之成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典范。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大力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各领域合作取得显著进展,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政策沟通持续深入。中国与东盟国家高层往来频繁,各层次、各领域对话机制日益成熟。作为东盟对话伙伴,中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与东盟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这三个“第一”充分展现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友好发展历程和良好基础。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一批政府间合作谅解备忘录、双边合作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金融合作、社会人文等项目协议。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发展迅速,并取得积极进展,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设施联通卓有成效。2016年,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双方已完成制定《中国—东盟信息通信共同发展伙伴关系行动计划 (2017—2021)》,通过了《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和《中国—东盟交通运输科技合作发展战略》。中缅油气管道等已经投产运营,雅万高铁、中老铁路、马来西亚东部沿海铁路等顺利开工建设,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正在形成。

  ——贸易畅通全面深化。中国与东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1991—2016年,双方贸易额增长近56倍,累计投资额增长近355倍。今年1—7月,中国—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14.5%,高于中国整体贸易增速。中国连续8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6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已经签署并生效,将为双方经贸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资金融通不断扩大。中国与东盟10国同为创始成员国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顺利运行,2016年以来为9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17个项目提供了28.28亿美元贷款,有力支持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中方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并鼓励中国金融机构开展规模3000亿元人民币的海外基金业务,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这些将使东盟国家更多受益。

  ——民心相通日益加强。人文交流已成为中国—东盟关系的新支柱。近年来,双方成功举办了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文化交流年、海洋合作年、教育交流年等。2016年,双方人员往来突破3800万人次,每周往来中国与东盟各地的航班超过2700架次,双方互派留学生接近20万人次,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来华旅游人数均超过百万人次,中国稳居东盟第一大境外游客来源地。

  中国—东盟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充分证明,“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中国和东盟各国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有利于增加人民福祉,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中国—东盟关系已发展成为东盟同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最富内涵的一组关系。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8月8日,习近平主席专门为此向东盟轮值主席国菲律宾杜特尔特总统致了贺电。东盟成立半个世纪以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一支代表性力量。中国为东盟的发展感到高兴,希望看到东盟在未来岁月中更加团结、更加强大、更加繁荣。中方始终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中国愿继续秉持亲诚惠容理念,与东盟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谱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新篇章。在此,我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深化双方政治互信,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政治互信是友好合作的基础、保障和前提。明年将是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双方应以此为契机,推进制订“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共同规划双方友好合作关系蓝图;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区域战略和东盟国家发展规划对接,推动落实双边经贸合作五年规划;继续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等次区域合作。

  第二,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中国装备的性价比高,加上技术转让、人才培训、融资支持,可以与东盟国家共同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中方愿与东盟各国一道,落实好《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及《澜沧江—湄公河国家产能合作联合声明》,推动产业发展规划相互对接、相互兼容、相互促进,有序开展清洁能源、现代通信以及水泥、电力、钢铁等产能合作。发挥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产业集聚作用,通过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第三,深化经贸合作,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发展。中国愿与东盟共同落实《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等,签署更多本币互换、投资促进和保护协议,扩大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引导双方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用好中国—东盟自贸区优惠政策,早日全面实施升级《议定书》。中国愿继续扩大从东盟国家进口,欢迎东盟各国参加将于2018年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方将与东盟国家加强合作,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园区建设,完善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愿与东盟共同推动早日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第四,深化互联互通合作,加快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中方愿与东盟共同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推进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网络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落地。陆上联通方面,积极探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南向通道”合作。海上联通方面,加强海上航线合作,完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积极打造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布局完善面向东盟的集装箱运输网络。天上联通方面,加强民用航空合作,进一步发挥中国—东盟航空区域合作平台作用。网上联通方面,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打造中国—东盟信息丝绸之路。

  第五,深化创新合作,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中方愿同东盟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强化创新驱动,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要积极投身智能制造、互联网+、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创新发展浪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落实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继续加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共建产权交易中心、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同东盟开展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循环经济等领域合作,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绿色丝绸之路。

  第六,深化人文交流合作,夯实双方交往民意基础。中国和东盟旅游资源都很丰富,跨境游客日益增多,对相互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峰会的主题聚焦旅游,中方愿与东盟加强跨境旅游合作,共同办好今年“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各项活动。进一步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实现2025年互派留学生达到30万人次的目标,提升双方合作办学水平。创新文化、体育、卫生领域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等平台作用,密切民间友好往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同时,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区域协同联动效应初步显现,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创新驱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

  中国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战略。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疲弱,发展失衡等问题更加突出,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有所上升。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对话、协调、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我们将着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制造业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使中国市场更加透明、更加规范、更有吸引力。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7亿人次。我们欢迎东盟各国更多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共同促进本地区发展繁荣,维护和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和增长,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增进政治互信的重要桥梁、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加强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希望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潮流中汇聚更多共识、拓展更多商机、收获更多成果。祝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会议期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