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端在线

端午节,听习近平讲中华民族精神命脉

时间:2017-05-31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央视网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一首儿歌唱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在民间流传许多喜迎节日的习俗,如龙舟竞渡等庆祝活动;端午节,也是我国法定节假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喝雄黄酒、插艾……;端午节,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闻名世界的中华文明瑰宝。

  回眸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眺望建国百年时民族复兴,习近平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传承:不忘历史,吸收精神养料

  喜迎端午,中华民族创造出多式多样的文化习俗。包粽子,在春秋时期便有记载,到了晋代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在唐朝粽子的形状就出现了锥形、菱形等式样,而在宋朝就已有将果品添入粽子的包法……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华民族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也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

  赛龙舟是端午节一项重要庆祝习俗。在湖南汨罗市,赛龙舟前必须前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披上红布,供于祠中祭拜,然后将龙头安于舟上进行竞渡。不仅湖南,湖北、广东等地龙舟竞渡之前也有祭拜龙神、纪念屈原等民俗仪式。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用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拴五色线、插艾条、饮雄黄酒等多种习俗迎接端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习近平用“基因”一词为优秀传统文化打上鲜明烙印。

  此外,习总书记还引用过屈原著作《天问》《九歌》《离骚》等篇章佳句。在他看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传承传统文化,折射出一个国家、人民对本国历史的态度。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只有秉持“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中华民族的成长。

  创新:与时俱进,丰富精神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两汉时期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时期儒释道并立、宋明时期理学发展。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

  在当代中国,“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习近平还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继承积极思想,摒弃消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新时代创造新方式,新方式加入新元素。在端午节,幼儿园小朋友穿上汉服,学习古代礼仪、诵读名家经典;小学老师组织端午节知识问答,答对学生可以获得端午节香囊、红包;大学生在学校食堂一起包粽子、编织五色线;各地高校举行赛龙舟比赛,多支代表队敲着响鼓,喊着号子,在河上竞速……

  人民创造了源于生活的文化,文化酝酿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宣传思想工作、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都是文化创新的战场,文联、作协、孔子研究会都是文化创新的主力军,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习总书记言语中时时提及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信:充满勇气,开拓精神力量

  端午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也是世界很多地方都会庆祝的节日。其中龙舟竟赛就已经在世界多国落地生根,不仅像日本、越南等邻国有,就连大洋彼岸的美国、英国、德国也有。美国纽约就连续举办了十余年的龙舟比赛,德国汉堡、法兰克福龙舟比赛已有二十多年,加拿大更是在雪地上办起了龙舟比赛……

  除了龙舟比赛,中华民族的端午节习俗也早已在东南亚各国生根开花。这一天,他们也会吃粽子、佩香囊、拴五色线。这是端午节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的概括简洁、富有张力。唯具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人民才能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端午节在2009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2013年,我国珠算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以总数38项居世界第一。2016年,二十四节气再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总书记说,以史为鉴,一个抛弃了自己文化的民族,如同失去了灵魂,不但难以发展壮大,也许会迎来历史悲剧。纵览世界历史发展,环顾全球各地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最坚实的文化自信。

  唯有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唯有中华文明传承的繁荣兴盛,唯有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情寄于言,习近平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特质。

  在传统文化节日里感悟精神力量,在中华优秀文化中积聚内心自信,用内在的力量和自信,外化为现实生活的动力,就一定不会辜负端午时节这美好光阴。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