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端在线

李强:聚力创新 聚焦富民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时间:2016-12-08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新华日报

  二、高水平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

  未来五年,我们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和阶段性要求的新变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交汇,外部的诸多风险挑战与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难题交织叠加,宏观形势更加复杂。我省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物质要素投入边际效益递减,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比过去更为迫切,解决先发地区较早遇到的问题比其他地区更为艰巨。总的来看,今后五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顺势而为,趋利避害,不断开辟江苏发展新境界。

  今后五年,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七大发展战略,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江苏是东部沿海省份,当初小平同志正是以苏州发展为例证,系统阐述了小康目标的内涵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多年来,全省上下为圆梦小康孜孜以求、扎实奋斗,创造了丰硕成果。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为我们勾画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美好蓝图。近两年来,全省上下紧扣这一定位,积极展开实践,赋予全面小康建设新的内涵。我们要在已经凝聚起强大力量、迈出坚实步伐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以新江苏定位引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而且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建成一个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强富美高”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经济发展更高质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三个口袋”更加充实。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型省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有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基本形成设区市城市到南京1.5小时的高铁交通圈,城镇社区形成15分钟的医疗、文化、健身、养老等服务圈,城乡居民逐步享受到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重大成果,绿色发展成为鲜明特色,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环境风险防范体系、自然灾害防御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努力使江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文化发展更加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形成更多特色文化品牌,文化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城乡区域更加协调。全省发展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南北区域优势互补、融合互动格局进一步形成,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扎实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社会治理更加完善。“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得到保障,诚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既保持和谐稳定又充满旺盛活力。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要义就是发展水平要更高、群众获得感要更强。围绕这一要求,今后五年我们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都必须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这就是:聚力创新,引领发展转型升级;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省的发展转型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正在经受着调整的阵痛。未来五年,我们能不能冲出转型的关口、实现发展的凤凰涅槃,能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在这一阶段,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快马加鞭持续推进。要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要推动全面创新,着力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让改革创新贯穿全省一切工作,成为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各级党委、政府要营造创新环境,各类企业要勇挑创新重担,各方面人才要施展创新才能,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和共同行动,激发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现在我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相称,有些地方老百姓收入还不高。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必须更加自觉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工作追求,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下大力气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确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要顺应民生需求新变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强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标杆,作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无论是抓改革还是促发展,都要强化民生导向,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同创造全省人民幸福生活。

  聚力创新,大势使然;聚焦富民,民心所盼。这是我们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也是我们今后五年要打赢的主攻仗。全省上下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在这两个方面求大突破、见大成效,打开发展新天地,展示决胜全面小康的过硬成果。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