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绿色发展,促进农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坚持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原保护”,“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等,都是为了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土地、水、森林等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统筹起来进行保护和修复。鼓励开展轮作和间作套作等,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促进种地养地相结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科学施用、农业节水灌溉,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实施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要下决心通过多方面努力,把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农业生产退出来,把过量使用的投入品、过多的污染物减下来。
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和监管制度,实现生产源头可控制。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深化开放,统筹利用国际国内农业市场和资源
《建议》强调,“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有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重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农业发展已经深度融入国际市场,要积极推进农业贸易健康发展。在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情况下,努力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适度进口国内紧缺农产品。扩大农产品出口,是发挥我国资源优势,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适度进口国内紧缺农产品,有利于调剂国内市场、保障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要,还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为我国农业休养生息创造条件。要科学制定农产品进出口规划,把握好时机和节奏,调控好农产品进出口品种和规模,实现满足国内需求、保护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的有机统一。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强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要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注重引进国外的优良种质资源、先进设备等,加大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力度,充分运用世界现代科技成果,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利用外资工作,积极开展国际农业投资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拓展农业国际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充分利用我国农业技术、经验、设备等优势,推进农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农业开发,特别是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提高合作利用国际农业资源能力。
五、共享成果,真正让农民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受益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农民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既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也要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形成有效的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建议》提出,“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等,目的是为了让农业现代化的成果真正惠及农民。《建议》强调“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也是为了让农民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成果。要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保障农民利益。要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连接机制,探索农民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分享产业链条上的增值收益。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让农民公平分享土地等资源资产增值收益。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总之,要通过推进“四化”同步,让农民与城镇居民一道,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迈进。
《建议》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也是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用新的发展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责任落实,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本领过硬的农村干部队伍。尊重农民意愿,依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要加强农垦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用好供销合作社这个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服务农村发展的积极性。中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形成全国多路径、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格局,“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