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进城农民“返山种田” 空壳山庄成“富民高地”

时间:2015-10-10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新华网

   针对农民搬迁和旧村“撂荒”矛盾突出现象,山西省左权县及时“回头看”,引导能人大户把搬下来的山民再带上山创业搞开发,有效盘活了沉淀的旧村资源。252处生态农场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太行山上,实现了扶贫、生态、经济、旅游等多重效益的“叠加”。


  “开发式”搬迁实现闲置生产要素循环流动

  左权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150多个机关曾驻扎于此,当地群众曾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

  左权县面积2028平方公里,耕地仅占7%左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种在战时为抗击敌人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天然屏障”,在新中国成立后却极大制约着当地农民脱贫。上千个“山庄窝铺”分布在大山深处,成为出行难、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生产难的“五难村”,群众生活十分困难。

  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左权县从2006年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先后搬迁了1000多个自然村,将200人以下的村全部搬迁下山。然而村民搬迁后却出现了大量“空壳村”,原本十分稀缺的土地、生态资源被白白“撂荒”,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脱贫效益。

  对此,左权县坚持走“开发式”搬迁的路子,通过引导农户和社会力量发展生态农场,使旧村闲置的生产要素循环起来,让农民的“死地”变成“活钱”。左权县为此成立专门机构,整合发改、财政、旅游、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国土、扶贫、电力、通信等部门的政策和专项资金,投入1亿多元,破解土地确权、林权改革等难题。

  在营圪道村,村民陈有良兄妹5人,每人集资5万元对旧村进行开发,使这里不但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地,而且新增了1200亩种植园。“现在整个农场占地4000多亩,每年纯收入400多万元,可吸纳100多人就业,基本上迁出去的村民都能回这里打工,每人每年最少也能挣到6000至7000元钱。”陈有良说。

  左权县委书记王兵介绍,左权县目前已经建成了252处生态农场,开发主体主要是农户自然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和外来投资者,基本形成了休闲度假、科技示范、家庭种植养殖、综合开发、产业开拓等5大类,昔日的“空壳山村”已经变成了“富民高地”。

  “土地银行”破解土地、资金难题

  随着左权县发展生态农场不断走向深入,土地流转“信息短路”和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此,左权县于2013年成立了土地银行,以加快撂荒资源开发和市场接轨,变成流动资本,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

  据介绍,左权县土地银行下设信息存储、产权交易、抵押信贷三个中心,主要职责是收集发布全县农村土地供求信息,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开展农村土地预期收益保证贷款。

  “这让土地变得‘流转有门’,流转双方能够及时牵上线,同时也降低了银行抵押风险,提高了银行贷款意愿。”左权县土地银行负责人成建文说。

  在龙泉乡连壁村,记者看到村民牛栓珍通过土地银行将自家20亩山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实现了“双份收入”:夫妻二人常年在合作社打工,1年收入近3万元;土地入股收入每亩每年400元,1年收入8000元。

  “土地流转之前,我们是给自己种地,1亩地1年的纯收入大约600元,全加起来也就是1.2万元左右,现在通过土地流转,我们家每年的纯收入反而增加了2万多。”牛栓珍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左权县已经通过土地银行存储发布土地流转交易信息6764条,涉及土地面积232万亩;办理土地经营权证89份、28782.16亩,办理预期收益保证贷款856万元。

  溢出效应“叠加”放大扶贫效果

  “能人进深山,农民下平川,四荒增效益,旧村换新颜。”这是左权县农民对生态农场经济的形象描述。

  左权县农业人口共9.7万人,仅生态农场就带动创业主体800余人,常年用工2600余人,季节性用工1万多人,带动就业十分明显。记者蹲点时发现,随着进城务工收入减少,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返乡种地,不但重新唤起了对土地的热爱,也提高了创业积极性。

  芹泉镇煤窑沟以前是个自然村,全村只有13户村民,通过移民搬迁都搬到了山下的中店村,常年靠进城务工谋生。但随着村民王仁义带领13户居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开荒种核桃,目前已经无人外出打工。

  “我们合作社已发展到50户,开发了8000亩荒山荒坡,已经种了650亩核桃,30%收益返还给村民,剩下的70%由合作社成员按股分红,盛果期1亩核桃能产生近8000元收益,脱贫不成问题。”王仁义说。

  住在城里、富在山上,左权县“开发式”移民搬迁的溢出效应十分明显。近年来,左权县不仅城镇化率不断提高,而且开发荒坡20多万亩,生态造林6万多亩,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被誉为山西“小江南”。而依托这些生态农场,左权县发展起核桃、小杂粮、养殖等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初具规模。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