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把握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的内在逻辑

时间:2021-01-11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央视网

2.jpg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可见,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既相互区别,又联系密切。为了切实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并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亟须正确认识和有效把握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的内在逻辑。

  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的逻辑关系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小康”代表着人们对殷实生活的美好向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我国古人良好夙愿的传承和对当今国人共同愿望的凝练。其中,健康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不仅揭示了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强调了全民健康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处理好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保障人民健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蓬勃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并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同时,我们仍面临着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等一系列健康威胁和隐患。比如,人均卫生和健康资源的相对匮乏,激烈的市场竞争压缩了人们体育锻炼、休闲养生的时间,减少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储蓄”,加大了国民的健康风险。这说明只有充分保障全民健康,才能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另一方面,全面小康是全民健康的现实保障。实践证明,全民健康问题已不再是单一孤立的问题,并已上升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整体性、全局性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来重新认识全民健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需要强调的是,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五位一体”的小康。其中,经济发展为全民健康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安定为全民健康提供良好环境,文化繁荣为全民健康提供精神给养,社会有序为全民健康提供安全预期,生态良好为全民健康提供天然屏障。这表明“五位一体”的小康让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为14亿多中国人民的健康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全民健康的主要成就与现实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将人民的健康权益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致力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际公认的主要健康测度指标包括人均预期寿命、婴儿与孕产妇死亡率。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1981年的67.9岁跃升至2019年的77.3岁,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1990年的32.9‰、88.9/10万下降至2019年的5.6‰、17.8/10万。我国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我国在卫生和健康领域取得一系列显著成就的同时,国民健康保障与健康管理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属性亟须进一步凸显;医疗资源在总量和结构上有待优化,在城乡、地域、群体间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有待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有利于健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尚需培育;目前离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尚有一定差距;等等。

  以增进全民健康福祉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基于当前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国民的健康状况,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大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应对突发疫情与各类健康风险,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加快补齐国民健康短板,建设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紧迫。

  首先,继续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各地区各部门应充分认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健全健康教育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根本转变。

  其次,大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健全公共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用科学合理的规制来防范各类健康风险的产生,遏制健康风险的传播。比如,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生物安全法等,强化国民生命与健康的法制保障。二是加大公共卫生、医疗护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要注重培育预防医学、病毒学方面的高精尖人才,加强传染性疾病防治的软实力建设,防患于未然。

  再次,着力完善重大疫情、灾害救助体系。一是从制度上明确在紧急情况下先救治、后结算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急症患者不因巨额医疗费用被排除在救治的院门之外。二是完善社会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使特殊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健康需求有可预期的兜底政策保障。三是加强官方慈善机构与民间慈善主体的衔接工作,充分发挥各类慈善组织的功能,确保在重大疫情、灾害期间各类社会主体的物资捐赠的流通渠道畅通,救助资源的调拨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复次,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一是做好青少年的健康促进工作。久坐少动是影响个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业压力、长期上网与过度肥胖增添了部分青少年体育运动的惰性,压缩了青少年自觉户外活动的时间。监护人外出务工在某种程度上所形成的责任缺位,增加了农村地区一些青少年的非健康行为。控制青少年非健康行为、遏制青少年亚健康态势,是全面小康路上必须做好的重点工作之一。二是应从制度上要求各类用工主体改善工作环境,适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加班时长,从而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增进青壮年阶段的“健康储蓄”,从健康储备上应对老年健康风险。

  最后,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卫生健康领域的生动阐释。当今世界正逐渐联结成一个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的“地球村”,任何国家在应对卫生与健康威胁和挑战时都无法独善其身。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中国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冲刺阶段,基于全球的视野所提出的科学理念,并采取的务实行动。当前,我们应在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倡导团结互助,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维护地区乃至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为全民健康和全面小康提供坚强保障。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